新能源应用安全风险防控战略研究.docxVIP

新能源应用安全风险防控战略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

新能源大规模应用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容量位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持续性增长。随着新能源发电设施、新能源汽车产品等新能源应用前端商业链条的贯通,充/换电站、储能站、加氢站、综合能源站等新兴基础设施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已经步入了爆发式增长期。在新能源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安全问题引起了普遍性关注。当前,新能源应用安全事故频发、新兴基础设施全流程复杂且动态监管难度大,不可避免地加大了新能源应用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的难度。鉴于基础设施安全事故成因复杂、安全风险认知不充分、安全防控技术体系不完备、安全监管制度建设滞后的实际情况,亟待基于产业宏观视角研究新能源应用安全风险防控战略框架,支持新能源应用的安全监管与保障体

系建设,从而助力能源转型的稳健、安全、有序进行。

得益于“双碳”战略目标的驱动,新能源应用方向战略发展的研究热度进一步提高。在产业发展方面,汽车产业强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氢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研究均提出加强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技术层面,较多关注充电装备、储能设施、加氢站等产品或装备的安全规范标准,但相关安全风险防控技术的研究有所不足。整体上,已有研究为新能源应用发展提供了发展思路、前瞻判断、技术支撑,但在安全风险防控的目标、任务、路径上不够充分和系统;特别是相较于新能源发电设施,充/换电站、储能站、加

氢站、综合能源站等新兴基础设施的应用安全研究缺失问题尤为突出。

综上,文章研究对象不包含新能源发电设施,而是聚焦当前新能源应用的基础设施安全关注点,重点讨论充/换电站、储能站、加氢站、综合能源站等新兴基础设施;以相应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我国新能源应用安全形势,总结国外安全风险防控经验,提出我国新能源应用安全风险防控战略框架、具体目标、

重点任务、发展建议,以为深化新能源应用安全研究提供启发和参考。

二、我国新能源应用概况与安全形势

(一)我国新能源应用概况

新能源应用的核心支撑在于基础设施。在我国,随着新能源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新能源配套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展,储能与综合能源设施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新能源应用

逐步转向市场规模与发展质量的共同提升。

1.充/换电站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壮大,推动着充/换电基础设施的爆发式增长。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统计数据表明,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加了2.6×10?台,同比增长近100%;换电站保有量为1973座,同比增长约52%。

目前,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充电设施网络,公共充电设施的全球占比达到

60%。未来,国内的车桩比将持续下降,规模化充电市场逐步形成;根据各地发布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预计2025年的车桩比下降至2.17:1。换电是未来的重要补电模式,我国正在引领此领域的国际市场发展,预计到2025年主要企业规划建设换电站超过3×10?座。整体来看,我国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潜力突出,到“十四五”末期仍需满足超过1×10?辆新增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在中小城市相关建设缺口更为明显。此外,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技术壁垒逐渐形成,2022年我国运营公共充电桩超过1×10?台的充电运营企业仅有13家,但

合计市场份额接近93%。

2.储能站

基于化学电池的储能技术已是新能源建设的“标配”方案,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的多应用场景储能基础设施逐步市场化,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我国正在加快开展储能项目建设,2022年有超过20个百兆瓦级项目并网运行,400余个百兆瓦级项目处于规划建设阶段;布局新型储能示范项目216个,总规模为22.2GW。在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储能商业模式的盈利性、安全防控技术逐步提升,未来将形成大规模的储能建设市场。预计到2026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为48.5GW,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3.3%;“十

五五”时期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3.加氢站

我国加氢站网络正在逐渐形成,在多个省份已开展交通领域氢能应用的商业化示范运营,京津冀地区、上海市、广东省、河南省、山东省的示范推广效果显著。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2年年末建成加氢站358座,在营加氢站245座。制氢产业规模、储氢技术与关键材料研发能力、核心设备国产化率的逐步提高,燃料电池汽车及其补贴政策的持续推广,有力推动了加氢网络体系建设,也促成加氢站内“制-储-加”一体的新模式探索。从25个省份已发布的300余项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专项政策来看,20

文档评论(0)

134****96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