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中医辨证治疗.pptx

丹毒中医辨证治疗.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xxx

丹毒中医辨证治疗

20xx-03-21

丹毒概述

中医对丹毒认识

常见证型及治法

中药内服治疗

外治法在丹毒中应用

预防与调护建议

目录

contents

丹毒概述

01

发病机制

丹毒是一种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真皮炎症,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中医称为“流火”。

定义

链球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细微损伤侵入,引起局部感染,进而通过淋巴管扩散,导致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局部出现界限清楚的红斑,稍高出皮面,皮温增高,压痛明显。红斑可逐渐扩大,伴有水疱、大疱、脓疱等。

分型

根据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丹毒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头面部丹毒、下肢丹毒、复发性丹毒等。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细菌培养等)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MRI等),可明确诊断丹毒。

鉴别诊断

丹毒需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血管性水肿等疾病进行鉴别。这些疾病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与丹毒有所不同,通过仔细询问病史、观察皮损特点和进行相关检查,可进行鉴别诊断。

中医对丹毒认识

02

中医病名

丹毒在中医中被称为“火丹”、“流火”等,是由于火热之邪郁于肌肤而发的一种病症。

历史沿ge

中医对丹毒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后世医家也不断进行研究和总结,形成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外感风热火邪

外感风热、湿热、火毒之邪,蕴结肌肤,经络阻塞,气血凝滞,化火成毒,发为丹毒。

内伤饮食劳倦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内生湿热,复感外邪,内外合邪,发为丹毒;或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发为丹毒。

皮肤破损染毒

皮肤破损,或患有疥癣、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抓破染毒,发为丹毒。

清热解毒

针对丹毒的热毒之邪,采用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消除病因,缓解症状。

凉血活血

针对丹毒的火热之邪易伤血分的特点,采用凉血活血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养血润燥、化瘀通络。

利湿消肿

针对丹毒的湿热之邪易阻遏气机的特点,采用利湿消肿的药物进行治疗,以通利小便、消除水肿。

扶正祛邪

针对丹毒患者的正气不足、邪气盛实的特点,采用扶正祛邪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常见证型及治法

03

症状表现

01

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焮热疼痛,边界清楚。伴恶寒发热,头痛,骨节酸痛,甚则高热,神昏谵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洪数。

治法

02

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

03

普济消毒饮加减。常用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泻热。

症状表现

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风。伴发热,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

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常用茯苓、车前子、金银花、牛膝、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利湿消肿;萆薢、薏苡仁、土茯苓利湿解毒。

症状表现

发于胸胁腰胯部,皮肤红赤,形如云片,略高出皮肤,界限分明,局部肿胀灼热疼痛,伴发热恶寒,口苦咽干,纳呆,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

清肝泻火利湿。

方药

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加减。常用柴胡、黄芩、龙胆草、山栀、丹皮清肝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清热利湿;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生甘草解毒和中。

多发生于新生儿,由胎火蕴毒所致。证见皮肤局部红肿灼热,常呈游走性,并有壮热烦躁等全身症状。治宜凉血清热解毒,可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胎火蕴毒型

若局部皮肤紫黑或起水疱,灼热剧痛不已,伴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甚则出现气促肢冷,脉细弱等毒邪内攻之证。治宜凉血解毒,清心开窍,可用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或同时服紫雪丹。若神昏谵语,可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清热泄火,解毒开窍。若发生毒邪内陷,出现神昏肢冷,脉微欲绝等危象时,急当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方用独参汤、生脉散或参附汤。

毒邪内攻型

中药内服治疗

04

常用方剂

如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

适用人群

适用于丹毒初期,局部红肿热痛,伴有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的患者。

注意事项

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调整剂量和药物组成,避免过量使用或药不对症。

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常用方剂

适用人群

注意事项

适用于丹毒病程较长,局部硬结、疼痛明显,伴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的患者。

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调整剂量和药物组成,同时注意与清热解毒类药物的配合使用。

03

02

01

03

注意事项

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调整剂量和药物组成,同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加重。

01

常用方剂

文档评论(0)

繁华专业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繁华专业文档,为您提供有价值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