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龙岩市2024年高中毕业班三月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1.(3分)A【解析】A项,“不必遵守成法”错,原文意思是有成法,必须(自觉)遵守。

2.(3分)C【解析】这里三处错误,(1)礼是“合适的行为规范”,表述不准确,应是“社会公认的”;(2)不是“礼”在维持着整个社会历史秩序,而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着“礼”;(3)强加因果,选项因为“礼”“从而导致礼治社会不能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出现”,因果不成立;文本所说的“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并没有把“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简单归因于“礼”。

3.(3分)D【解析】祥林嫂的行为是一种迷信行为,不属于礼治范畴。

4.(4分)

①“三治并举”中,德治源于传统乡村的“礼治”,可充分利用其文化影响力,发挥其良好的教化功能,弥补法治的不足。

②继承传统乡村治理中好的服礼传统、敬畏意识,谨守优良传统,形成良好的乡村道德舆论氛围,助力实现乡村自治。

(答出1点2分,答出2点4分)

5.(4分)

①传统乡村,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保守稳固、百姓安土重迁,而现代乡村,人口流动大,传统秩序已被打破。

②传统的乡村治理手段单一,靠礼治,循旧例,已经难以应对复杂多元的现代乡村治理局面。

③要实现乡村振兴,确保乡村活力、和谐有序,急需引进现代治理手段,强化能力,提高效率。

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和弱点,需要解决。

(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3分)B【解析】祖母动手打“我”,主要是因为“我”惊了鹭鸶,怕“我”惊扰到祖父的灵魂。

7.(3分)A【解析】“他为曙光镇的脱贫攻坚立下大功”错,是因为曙光镇的脱贫攻坚成果显著。

8.(6分)

①淡化情节。小说不以情节取胜,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主体就是叙写祖母对村庄的执着守望。

②注重营造氛围,抒情性强。如多处景物与细节描写:祖母守望的身影,刻画祖母对祖父的一往情深;雨后彩虹,烘托人物内心的喜悦。

③语言优美。句式整散结合,多用比喻拟人。如“守成一棵弯脖子树”“祖屋却唱起了空城计”。(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6分)

①通过祖母的执着来表现。祖母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望,不愿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

②通过“我”的转变来表现。我由“劝说”,对祖母的“不理解”,到对村庄萧条败落的惆怅,又因“新政策”欣喜激动,最后决定搬回村庄。

③通过作者的情感取向来表达。作者将乡村描绘得如诗如画,蕴含了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A

11.(3分)C【解析】“陛下”中的“陛”才是“帝王宫殿的台阶”的意思,“陛下”本义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12.(3分)D【解析】错在“是因为楚国做出背弃盟约、杀死义帝等不义之事”,主要是因为楚国不足以依靠。

13.(8分)

(1)事情已经造成,只能就此杀掉楚国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迅急归向汉国协力作战。

(“构”“独”“疾走”各1分,句意1分)

(2)面对众臣贬低随何说:“迂腐的书呆子!治理天下哪里用得着书呆子呢!

(“折”“安”“腐儒”各1分,句意1分)

14.(3分)

答案:(1)刘邦能充分信任地位不高的随何,并让他去游说九江王;

灭楚后,就轻忽随何的功劳;

刘邦听了随何的辩护,才授予其官职。

(每点1分,答出两点3分)

【解析】(1)“彼能任其才而用之,听其言而察之”体现在刘邦能充分信任地位不高的随何,并让他去游说九江王;刘邦听了随和辩护后能够授给他官职(2)“然而名不继德,行不纯道”体现在灭楚后,刘邦就轻忽了何随的功劳。

参考译文

汉王的军队与楚军在彭城激烈交战,汉军失利,逃经梁地,来到虞县。汉王说:“谁能为我出使淮南,让他起兵背叛楚国,把项王拖住在齐地几个月,我夺取天下就完全有把握了。”军中主管传达禀报的人随何说:“我请求出使淮南。”就与二十人一起出使淮南。到达后,太宰作为主人接待他们,三天没有见到淮南王。随何乘机劝说太宰道:“大王不接见我随何,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这正是我出使这里的原因。假使我能见到淮南王,说的要是正确,那正好是大王所要听的;说的要是不对,就将我随何一行二十人在淮南市上杀掉,用以表明大王背弃汉国而同楚国友好。”太宰就把这些话报告淮南王,淮南王接见了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恭敬地上书大王驾前的原因,是因为我私下觉得奇怪,大王为什么和楚国那么亲近。”淮南王说:“因为我面向北以臣子的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