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窑作品欣赏-03-01.ppt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陶瓷工艺概论│;唐代寿州窑研究

陈士芬.唐代寿州窑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5)

;寿州窑分布地域比较广,从目前发现被确认为寿州窑遗址的集聚点有10处。它地跨古寿、濠两州,即今凤阳县和淮南市等地,是一个从东至西长约80余公里延绵不断的大窑场。以淮南市上窑镇的窑河、高塘湖沿岸约2公里的地带上较为密集(图1)。;对寿州窑的研究记载最早见于陆羽《茶经》(图2),除产白瓷的邢窑外,青瓷窑依次排列为:“碗,越州上,鼎州次,岳州次,婺州次,寿州,洪州次。”唐代寿州窑器物釉色青黄,胎质粗,因而陆羽把它列于青瓷窑的第五位,并指出“寿州瓷黄,茶色紫”。;1971年河南省安阳市北齐范粹墓出土的黄釉乐舞扁壶,其造型别致,胎质细腻,釉色呈深黄色,莹润透明。通体施褐黄色釉,体扁圆,形如皮囊。壶身两面似为同模印出的“胡腾舞”图案。乐舞者的形貌、着装均为胡人形象,为北齐陶器中的精品(图3);唐寿州窑黄釉瓷枕,长18.4厘米,宽12.5厘米,高8.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造型小巧,四周圆角,枕面外高里低呈斜状,黄釉布满枕面,底部露胎。寿州窑的黄釉瓷枕在寿州窑的产品中是不多见的,传世很少。;这一件小小的茶碗,碗体做的较厚,蘸釉手法不精,致使烧成后的姜黄釉面有浓有淡,麻麻点点,并且少有光泽点。因此如果用这样的碗来饮茶,一碗青色的茶水骤然间就会变成带点紫味的姜汤。;1959年安徽省泗水县出土的黄釉执壶,高23.2、口径10.4、底径9.6厘米。造型工整,制作精美,其最具特色的是纯正的蜡黄釉色,且釉面光滑匀净,这是缘于在施釉前先上了一层化妆土,又称“瓷衣”,它掩盖了胎骨的粗糙,起到了美化瓷器釉面的作用,因此寿州窑的黄釉产品在唐代的瓷器中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图6)。;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在东汉时就能烧制黑釉(图7)东晋至南朝初的德清窑,用含铁6-8%的紫金土配置黑釉,釉面光泽,色黑如漆。;唐代时寿州窑已能够烧造出比较精美的稀有的黑釉器。这件黑釉开光施黄釉的瓷枕就极其罕见(图8)。黑褐釉质晶莹肥厚,釉面滋润,细碎开片,开???处呈玻璃质,在瓷枕底部釉水垂流如堆脂一般。在瓷枕枕面椭圆形开光处,体现了寿州窑黄釉的特点和风格,釉色呈鳝鱼黄、釉层薄而匀,在与黑釉相接处,黑釉厚,黄釉薄。由于釉下施有一层细腻的化妆土,釉面光润,开片细小,釉层透明,胎釉结合紧密。黑褐色釉厚,黄釉薄,黑釉并不是纯正的黑釉,呈黄褐色,特别是四边易磨损的部分表现突出;在四面则显得较黑。通过细致处观察,发现瓷枕在施黄褐色釉前,又特别的加上一层黑褐色胎衣,增强黑釉部分效果,这在瓷器史上是第一次,;寿州窑在唐代中晚期,用还原焰烧成了黑釉。

寿州窑黑釉贴花树叶瓷枕,高8.8厘米,长22厘米。枕面两端高起,中间微凹,枕体中空,胎质坚硬,呈褐黄色,满施酱黑釉,底部刮釉露胎,瓷枕两侧贴饰树叶,待焙烧后,露胎处即显现树叶纹,别具特色,此枕为中唐时期寿州窑产品。;唐代时期能烧出纯正黑釉的窑口十分少见,到宋代以后才开始普遍起来,这反映出寿州窑工匠的高度智慧和杰出才能(图10)。从唐墓出土瓷器情况来看,黑瓷器物的种类、数量和艺术性方面不比青瓷和白瓷差,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唐墓黑瓷出土不少。;寿州窑绛红釉的出土,是一千多年来的首次发现(图11)。绛红釉色彩较灰暗,红色不够鲜明,并有大小不等黑色或褐色的斑点。

唐代寿州窑的绛红釉,非常类似后世宋代定窑名贵的“紫定”,而且它比“紫定”的出现要早二百多年。因寿州窑的衰落而被淹没。寿州窑绛红釉因为它的稀少和珍贵,从而成为寿州窑收藏中的翘楚。;寿州窑由烧制青瓷改为烧制黄釉瓷器,这并非是原料的不同,只是烧造方法的改变而取得的结果,原来用还原焰烧成的青瓷,改变用氧化焰便烧成了黄釉瓷器。由于烧造采用还原、氧化和先还原后氧化等不同的气氛,釉色呈青、黄、黑与绛红四大系统。;寿州窑是较早使用匣钵的窑口之一(图13)。;图14寿州窑产品形制与分期图寿州窑产品的种类,早期偏少,主要有碗、盏、高足盘、罐、壶、瓶等,造型端庄凝重。

注壶是常见的,它即是注水止沸一类的茶瓶,并非一般的执壶。可以比较一下,它也是一样的喇叭口,圆唇,短颈,曲柄,多棱直短嘴,圆腹、平底,底周稍见突出的边,更有平稳感。唯一不同的是在颈腹衔接处,做出一圈窄窄的带饰,既藏匿接合的痕迹,又增加了美感。另外,安在肩部两侧的两个带纽,是出于实用需要而特意加上的,目的是为了提携的方便。;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件注壶,以造型端正取胜,图(15)。壶多浅盘口,颈肩部多饰有凸弦。壶、罐往往都有系。碗、盏为平足,敞口直唇。;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