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学案 3.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4(人教版必修2).pdf

2012高一历史学案 3.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4(人教版必修2).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人教必修2)

【考纲课标解读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

生的历史背景.

掌握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中国传统

经济结构逐步瓦解的原因、表现;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活动和影响;探究世界资本主义

发展、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国民主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认识中国资本主

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点难点突破

1、综合认识自然经济

2、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

【考点强化训练

1、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

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反映

出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求富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发展资本主义D.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

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

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②生态环境被破坏③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鸦片战争后,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给中国带来的客观作用不包括

A.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刺激了中国城乡经济的发展

C.瓦解了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

D.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4、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②有利于中国的近代

化③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④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

5、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的直接动因是创办军事工业所遇到的困难,其“困难”

主要有①资金②运输③燃料④矿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实质上是

A.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B.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C.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D.近代化的一部分

7、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种新的经济成分;它

们同自然经济的关系是

A.互相依赖B.不同程度瓦解自然经济

C.既相互依赖又互相瓦解D.继承发展

8、关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受外商企业和洋务派办厂的刺激

B.由鸦战前资本主义萌芽直接发展而来

C.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起来的

D.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二、非选择题

9、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旨在“富国

强兵”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然而甲午一战表明,两国的“富国强兵”结局

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

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著《论李鸿章》

材料二(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

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

国学习器艺,多借洋俩,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

有窥犯台湾之举;

——摘自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奏折

(1)分析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洋务派作出了

哪些重大的“变革”举措?

(2)材料二反映出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认识?

(3)试结合材料及相关历史背景,简要评析中日两国“富国强兵”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文档评论(0)

zilubu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