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腑与腑之间的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抓紧了!

中医知识: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对于藏象学说的考查占得比例较大,题目往往集中在脏与脏的关系、腑与腑的关系以及脏与腑的关系三个方面下面对可能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说明:

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如下。

(1)胆主决断,贮藏和排泄胆汁。

(2)胃细润而恶燥,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

(3)小肠主液,主受盛化物、主泌别清浊。

(4)大肠主津,传化糟粕。

(5)膀胱贮尿排尿。

(6)三焦通调水道,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心与小肠相表里

(1)心阳之温煦,心血之濡养,有助于小肠化物;心经实火移热于小肠,则尿少、尿赤涩刺痛、尿血。

(2)小肠吸收水谷精微和水液,化血以养其心脉;小肠有热,循经脉上熏于心,则心烦、舌赤糜烂;小肠虚寒,化物失职、则心血不足。

2.肺与大肠相表里

(1)肺气清肃下降,布散津液,促进大肠的传导,利于糟粕排出;肺气壅塞,则肠燥便秘。

(2)大肠传导正常,糟粕下行,有利于肺气肃降;大肠实热,腑气阻滞,则胸满咳嗽。

3.脾与胃相表里

(1)一纳一运,相互配合,脾失健运,则胃气失和,纳少脘痞、腹胀泄泻。

(2)一升一降,相反相成,脾虚气陷,则胃失和降而上逆;胃失和降,则脾气不升运。

(3)一燥一湿,阴阳相济,湿困脾运,则胃纳不振;胃阴不足,则脾失健运。

4.肝与胆相表里

(1)同司疏泄,肝气疏泄正常,促进胆汁分泌排泄;胆汁排泄无阻,有利于肝气疏泄。

(2)共主勇怯,胆主决断,决断来自肝之谋虑;肝胆气滞、胆郁痰扰,则情志抑郁或惊恐胆怯。

5.肾与膀胱相表里

共主小便;肾气虚弱,则尿少,癃闭或尿失禁;膀胱湿热,或膀胱失约,则小便色质或排出异常。

文档评论(0)

138****55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