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字形求本义.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字形求本義學習要點:1.分析漢字形體結構有助於探求字的本義。2.分析漢字形體結構探求詞義的途徑。3.根據字形求本義應注意的問題。一.分析字形有助於探求字的本義最早的漢字據字義繪形。憑藉字形(古文字形),有助於瞭解字義。《說文》是我國第一部通過分析字形探求本義的字書。①行《說文·行部》:“行,人之步趨也。”“行”古文字形象十字路口的形狀,本義道路。《詩·豳風·七月》:“遵彼微行。”②保《說文·人部》:“保,養也。”族名金文“保”作“”。本義負子於背。《尚書·召誥》:“夫知保抱攜持厥婦子,以哀籲(yù)天。”③向甲骨文作。《說文·宀部》:“向,北出牖也。——在屋子北面開的窗子。《詩經·豳風·七月》:“塞向墐戶。”④取甲骨文作。——用手取耳朵。《周禮·夏官·司馬》:“大獸……小獸……,獲者取左耳。”取字本義為(捕獲到野獸或戰俘時)割下左耳。⑤糞甲骨文象一手拿著掃帚,一手拿著箕畚,掃除穢土。《說文》:“棄除也。”段注:“合三字會意。”《左·昭3》:“糞除先人之敝廬。”糞指掃除穢土。⑥年甲骨文象人背著莊稼,表示穀物成熟。本義五穀成熟。《說文》:“年,穀孰也。二、怎樣分析字形探求詞義(一)抓住部首,把握義類。1.部首字書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歸納在一起,立為一部,每部的首字為部首。2.文字學原則與檢字法原則的部首之別《說文》540部屬文字學原則的部首,運用六書體系,把漢字的形體結構加以分析歸類,每部的字在意義上總有一定的關係。《字彙》214部屬後者。擺脫了六書體系。不考慮部首是否能標示所統屬的字的意義範疇。如舅字,《說文》歸男部,《字彙》歸臼部。故根據字形求本義應據《說文》部首。①斤部:斧、斨、斫、斯、新、所斤,古文字形作(甲)。《說文》:“斤,斫木也。象形。”段注:“砍木之斧,則謂之斤。”《孟·梁上》:“斧斤以時入山林。”從斤的字多與砍伐工具及相關行為有關。斧,《說文》:“斧,斫也。”段玉裁作“所以斫也”,注:“‘所以’二字今補。”斨,方孔的斧頭。《詩·豳風·七月》:“取彼斧斨,以伐遠揚。”斫,用刀斧等砍削。《說文》:“擊也。”斯,劈開。《說文》:“析也。”《詩》:“墓門有棘,斧以斯之。”新,砍伐樹木。《說文》:“取木也。从斤,新聲。”段注:“當作从斤、木,辛聲……取木者,新之本義。”所,伐木聲。《說文》:“伐木聲也。從斤,戶聲。”段注:“伐木聲乃此字本義。用為處所者,假借為處字也。”《詩》:“伐木所所。”②頁部:顏、題、顛、頒、頗、頓、項、領、顆、煩頁,古文字形。《說文》:“頭也。”故從頁之字皆與頭面有關。顏,兩眉之間。《說文》:“眉目之間也。”題,額頭。《說文》:“頟(額)也。”《韓非子·解老》:“是黑牛而白題。”顛,頭頂。《說文》:“頂也。”《墨子·脩身》:“華髮隳顛。”孫詒讓間詁:“隳顛,即禿頂。”頒,音fén,大頭貌。《說文》:“大頭也。”《詩》:“有頒其首。”毛傳:“大首貌。”頗,頭偏。《說文》:“頭偏也。”引申為一般的偏。《左·昭二》:“君刑已頗,何以為盟主?”頓,以頭叩地。《說文》:“下首也。”《周禮》:“一曰稽首;二曰頓首。”鄭注:“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項,脖子的後面。《說文》:“頭後也。”《史·魏其武安侯列傳》:“籍福……案灌夫項令謝。”領,頸,脖子。《說文》:“項也。”《孟·梁上》:“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顆,音kě小頭。《說文》:“小頭也。”煩,熱頭痛。《說文》:“熱頭痛也。”引申為煩躁、煩悶。③欠部:欲欺歇歌歎歡吹欠:古文字形(甲)表疲倦時張口打呵欠。《說文》:“欠,張口氣悟也。象氣從人上出之形。”從欠之字多與吸氣、呵氣有關。欲,欲望。《說文》:“欲,貪欲也。”段注:“從欠者,取慕液之意。”徐灝箋:“從欠,非‘慕液’也。人心所欲,皆感於物而動,故從欠。欠者,氣也。”欺,欺詐。《說文》:“欺,詐欺也。”徐灝箋:“戴氏侗曰:欺,氣餒也,引之為欺紿。欺於心者,餒於氣。”歇,休息。《說文》:“歇,息也。”段注:“息者,鼻息也。……引伸為休息,故歇之義引伸為止歇。”歌,按一定的樂曲或節拍詠唱。《說文》:“歌,詠也。”徐鍇繫傳:“歌者,常引其聲以誦之也。”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