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6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docVIP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6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A组必备基础巩固

题组1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以户为单位来管理人民,是谓“编户”;同时废除过去地方上原有的贵族、长老、族长等地方领袖,所有人统统是国君的臣民,是谓“齐民”,总称“编户齐民”。这一制度()

A.固化了“士农工商”的身份差异

B.是土地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C.有利于政府掌控人口征发赋役

D.是中国古代郡县制确立的标志

2.宋代第一次把城镇坊郭户从乡村主客户中分离出来,另行编制户籍。坊郭户成了户籍制中与“乡村户”相对应的、府州县治以及镇区等城居人口的专用名称。由此可知,宋代()

A.户籍管理制度松弛 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C.城乡二元对立缓和 D.坊市制度走向崩溃

3.中国古代某一朝代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在地方上三权分立,互不统属,同时又分属中央三个不同的机构。后来,朝廷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大权。该朝代的户籍()

A.管理相对松弛 B.分主户与客户

C.按职业来划定 D.每一县造一册

4.清初,政府确立了以单纯的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乾隆年间,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政策的调整 B.赋役制度的变革

C.基层治理的失控 D.商品经济的发展

题组2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5.唐代的德政类碑刻制造、改写、传播带有神异色彩的传奇故事,具有“神化”地方长官的功能,甚至成为祠庙的替代品。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A.地方治理重视社会教化

B.儒学文化得到复兴

C.乡村文化活动更加通俗

D.市民文化逐渐发展

6.明代《大诰》规定:凡各地“耆宿老人、遍处乡村市井士君子人等”均可对地方官员测评,“列姓名具状”递送朝廷,并各级官员都不得阻拦。这些举措()

A.意图借助社会力量维护统治

B.有效地规范了官员从政行为

C.推动民主评议朝政之风盛行

D.体现了监察体系的逐步完善

7.明清时期,乡绅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鸦片战争后,西方“自治”观念在中国开始流行,并与中国传统的乡绅治理联系在一起,异化为带有一定地方割据色彩的基层政治力量。这()

A.表明传统基层治理体系逐渐解体

B.导致清末军阀割据现象出现

C.说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已经崩溃

D.引发清朝专制政府走向灭亡

题组3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8.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隋文帝赈灾的历史叙述。这种差异说明()

记述

出处

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

(唐)吴兢《贞观政要》

上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A.官方档案可信度高 B.唐朝记载更具真实性

C.两则史料无法互证 D.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

9.《御制大诰续篇》载,明太祖在河南赈灾过程中处死了一大批“各将赈民钱入己”的官吏;在“查踏水灾”过程中,对141名“民瘼不问,贪要赃私”的官吏从重处置。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明初()

A.社会救济主要依赖政府

B.确保救灾活动能优抚弱势群体

C.在司法实践中律例并重

D.在救灾活动中用酷法整饬吏治

10.下图是四川省出土的汉代“养老图”画像石拓片,描绘的是在当时的粮仓里,小吏给持鸠杖的老者赐物资,而另外有官吏在一旁监督的情景。这反映出汉代()

A.尊老养老观念深入人心

B.政府严格管理社会优抚

C.社会救济保障日常生活

D.尊老养老制度发展完备

B组关键能力提升

11.商周时期“族众”是集体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国家财政的维持和民力的征发都严格依据以血缘为纽带的“族”为单位来实现,国家“不料民,而知其多少”。春秋战国时期的赋税征发单位向以户为单位的编户齐民转变。这说明了()

A.春秋战国政府人口管理难度加大

B.统治者受儒家思想影响关爱百姓

C.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影响政府税收

D.国家强化基层人口和经济的控制

12.商鞅变法时建立的乡村基层组织即乡里什伍制,此制度在后世王朝大多得以保留或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如汉代的乡里什伍制、唐代的乡里邻保制、宋代的保甲制、明代的里甲制等。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礼法并施的治国理念

B.政治制度的延续与变迁

C.基层自治意识的增强

D.后世王朝缺乏创新精神

13.中国古代用乡亭、什伍、保甲作为纵向管理,用宗族组织、村落组织的自治自管作为横向管理,兵籍制度以及与其匹配的赋役、治安、教化等是纵横管理的交叉点,从而真正构成了控制基层乡里社会的管理网络。这说明了()

A.基层管理系统的无序性

B.基层自治管理的封闭性

C.基层自治管理的狭隘性

D.基层管理组织的系统性

14.下表是两宋时期部分宋廷诏书。由此可知,两宋时期()

时间

内容

淳化二年(99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96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