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含解析).docxVIP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山西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古国阶段晚期代表性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彩陶、漆木器、玉器等器物,其中鼍鼓、石磬、土鼓等在大墓中随葬的数量、组合和布设位置都是固定和统一的。即使几座大墓的入葬时间至少相距百年,上述规制也无明显变化。据此可知()

A.神权在陶寺社会中占据主导 B.中原核心的文明格局基本形成

C.古国阶段晚期初步形成礼制 D.陶寺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2.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

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 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3.周公东征后,将殷都旧地封给康叔,建立卫国。周公反复告诫他,要实行文王“明德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在“商政”的基础上,加强周法的统治。这些措施()

A.践行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形成

C.构建了众星拱月的格局 D.利于商民对西周的认同

4.《左传》载:公元前533年大臣詹桓伯说,西部岐山和山西一带的“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东部齐鲁之地的“蒲姑、商查,吾东土也”,南方的“巴、濮、楚、亚,吾南土也”,北部的“肃慎、燕、毫,吾北土也”。这说明()

A.分封制扩大了疆域范围 B.大一统思想观念源远流长

C.国家统一客观条件具备 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稳固

5.西周春秋时期“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战国以后形成“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庶人可以通过工商致富,富贵不再合一。这种局面()

A.导致士阶层丧失政治优势 B.使得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C.有利于构建中央集权体制 D.使工商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6.《论语·子张》中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如此,技术的体悟之“道”又与先秦儒家人生修行之“道”“合一”,继而引申出“技亦以致其道”。儒家的这一思想()

A.彰显了人文主义情怀 B.助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D.为礼乐制度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7.秦朝建立后,一方面对六国贵族实行杀戮、迁徙和流放,拆除各国间阻碍交通的关塞、堡垒;另一方面“悉纳六国礼仪”,创建博士议政制度,吸收六国士人担任政府官员,让他们参议朝政。这些措施()

A.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 B.反映治国理念的矛盾

C.服务于大一统的局面 D.旨在加强对基层治理

8.秦朝,免官之制已普遍实行。因另有重用而免去原有较低的职务,因不称职而免职,因犯罪而免职,总之,国君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有权免去臣下的职务。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主官,也都有任免其下属的相应权限。由此可知,秦朝()

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冲击 B.官僚政治体制作用凸显

C.地方各级主官权力较大 D.统治者决策带有随意性

9.下表所示为反秦起义者的构成情况。据表中信息可知,反秦大起义()

主要力量

身份

大泽乡发难者

出身于贫苦农民的九百戍卒

响应者

魏故宁陵君咎、楚怀王孙心、楚贵族景驹、楚国大将之后项羽率子弟

少数民族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等

A.得到了社会众多阶层的支持 B.是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暴动

C.由东方六国旧贵族领导发动 D.源于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激化

10.西域地区曾长期存在“悖逆侮老”的“蛮夷之性”。但在西域都护府设置之后,该地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思想蔚然成风。这一变化表明()

A.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习俗 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C.边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宗法分封制影响社会风气

11.刺史的前身是丞相刺史,属于丞相府临时派遣,没有固定的监察区和办事机构。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刺史属于常设地方监察长官,由天子派遣,有固定治所,并且拥有自己的属官,虽位轻但权责重大。这一变化()

A.扩大了监察官员的职责范围 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

C.保证了察举制度的有效落实 D.打击了地方豪强的不法行为

12.东汉中期,羌人大起义后,朝堂出现了“弃凉之议”。当时“公卿师尹咸欲捐弃凉州,却保三辅”,并指出凉州为“不毛之地”,羌民为“不使之民”,“果破凉州,祸乱至今”;而以王符为代表的部分士大夫则以“地不可无边,无边亡国”“王者无外”等理由反对。东汉“弃凉之议”在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边疆危机的日益加剧 B.传统夷夏观影响国家政策

C.中央政府权威的式微 D.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衰退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