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31_T 57-2024 德宏州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规程.docxVIP

DB5331_T 57-2024 德宏州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规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20CCSB16

5331

德宏州地方标准

DB5331/T57—2024

德宏州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规程

2024-04-01发布2024-05-01实施

德宏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5331/T57—2024

目次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防控策略 2

5监测技术 2

5.1监测区域 2

5.2监测时期 2

5.3监测方法 2

5.3.1访问调查法 2

5.3.2踏查法 2

5.3.3诱集法 2

5.4分级标准 3

6防控措施 3

6.1检疫措施 3

6.2化学防控 3

6.2.1防控时期 3

6.2.2药剂选择 3

6.2.3毒饵诱杀法 3

6.2.4粉剂灭巢法 3

6.2.5药液灌巢法 3

6.2.6颗粒剂灭巢法 3

7防控效果调查与评价 4

7.1调查方法 4

7.2防控效果评价 4

附录A(规范性)红火蚁的扩散传播途径和危害 5

A.1红火蚁的扩散传播途径 5

A.2红火蚁的危害 5

附录B(规范性)红火蚁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6

B.1按单位面积活蚁巢数量分级 6

B.2按诱集红火蚁数量分级 6

附录C(规范性)红火蚁调查记录表 7

附录D(规范性)红火蚁专用饵剂种类、用量及使用方法 8

附录E(规范性)红火蚁专用粉剂种类、用量及使用方法 9

附录F(规范性)红火蚁防治效果调查表 10

F.1红火蚁工蚁防治效果调查表 10

II

DB5331/T57—2024

F.2红火蚁活蚁巢防治效果调查表 10

F.3红火蚁防效汇总表 10

附录G(规范性)红火蚁防控效果评价 11

III

DB5331/T5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德宏州植保植检站、芒市植保植检站、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盈江县植保植检站、瑞丽市植保植检站、梁河县植保植检站、陇川县植保植检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家盛、李学梅、王根权、陈以相、李亚红、张培花、岳元保、银馨、李翱、赵娟、李庆红、康敏、龙琪、刘恩龙、余星体、尹必天、董雪梅、李翠芳、杨世怀、秦丽娟、张浩。

1

DB5331/T57—2024

德宏州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红火蚁监测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策略、监测技术、防控措施及防控效果调查与评价,适用于德宏州红火蚁的监测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7980.149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49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

红火蚁检疫鉴定方法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红火蚁检疫规程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红火蚁化学防控技术规范GB/T20477GB/T23626GB/T23634NY

红火蚁检疫鉴定方法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红火蚁检疫规程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红火蚁化学防控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红火蚁

红火蚁属于膜翅目蚁科火蚁属,鉴定符合GB/T20477中的特征特性。

3.2

蚁后

婚飞受精后脱翅的生殖雌蚁,1次受精,终生产卵。

3.3

工蚁

体棕红色,体长2.0mm~6.0mm,腹部棕褐色,体表略有光泽,腹柄节2个;触角10节,末端

2节膨大呈棒状;唇基具明显的唇基中齿。3.4

雌蚁

体色与工蚁相近,体长8.0mm~10.0mm,腹部黑褐色,翅脉浅褐色。3.5

雄蚁

通体黑色,触角白色,翅脉透明至浅褐色。

2

DB5331/T57—2024

3.6

诱饵

对红火蚁具有明显引诱作用的物质。3.7

蚁丘

地面上由红火蚁所构筑并正在或曾经生活过的突起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