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分为二种情形:
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犯罪中止。
;一是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
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态,又称未实施终了的中止。
要求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其一,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必须是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这是成立犯罪中止的时空条件。所谓“犯罪过程中”可以是犯罪预备过程中,也可以是犯罪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是犯罪行为实施完毕既遂之前。;其二,犯罪中止的自动性,即行为人必须自动放弃犯罪。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主观条件,也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还是犯罪中止区别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关键所在。自动性是指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意图。;其三,犯罪中止的客观性,即行为人有彻底放弃犯罪的行为,而不是停顿下来做临时调整或等待时机再继续实施该犯罪行为。这是犯罪中止成立的客观条件。;二是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的实行行为但尚未造成犯罪既遂所要求的犯罪结果时,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这种犯罪中止,除了具备上述时空性、自动性、客观性三个特征外,还要求具备“有效性”特征,即行为人还必须有效地防止了他已实施的犯罪的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使犯罪未达既遂状态而停止下来。;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显然,对中止犯,是应当从宽,并且,从宽的内容也差异极大,中止犯至少可以得到减轻的待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犯罪客体 课件讲解.ppt
- 犯罪客体知识体系结构图讲解.docx
- 犯罪未遂 法律规定讲解.ppt
- 犯罪未遂 课件讲解.ppt
- 犯罪心理分析的教学目标讲解.ppt
- 犯罪与人-小结讲解.ppt
- 犯罪预备 法律规定 (1)讲解.ppt
- 犯罪预备 课件讲解.ppt
- 犯罪之利 (1)讲解.ppt
- 犯罪中止 法律规定讲解.ppt
-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doc
- 广东省广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
- 广州市南沙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模拟试卷.doc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doc
- 在全市县区委书记第五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
- 3篇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
- 5篇贵州省庆祝第二十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经验交流发言材料汇编.docx
- 在全市人大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
- 在全市人大系统改革创新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