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八纲辨证口诀】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
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
【第一节阴阳】
【1.阴证】
萎糜不振少精神,形寒肢冷躇卧身,面色苍白白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
舌淡苔白脉迟细,气弱声低证属阴。
【2.阳证】
精神兴奋面色红,怕热-凉烦躁生,气粗声高渴饮冷,溺短赤黄便难通,脉大洪数而有力,舌红苔黄热病容。
【第二节表证】
【1.表寒】
恶寒重兮发热轻,无汗身疼肢如冰,舌苔薄白脉浮紧,荆防败毒散最灵。
【2.表热】
发热恶风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银翘加减是主方,治用辛凉解表药。
【3.表虚】
发热自汗或恶风,脉象浮缓苔不红,桂枝汤善调营卫,表虚服下症必松。
【4.表实】
身体疼痛而恶寒,无汗表实证当详,脉象浮紧苔薄白,辛温解表麻黄汤。
【第三节里证】
【1.里寒】
形寒肢冷尿清长,面色苍白大便溏,脉多沉迟舌淡白,附子理中总扶阳。
【2.里热】
身热烦躁言语谵,口渴饮冷尿黄鲜,苔黄便干脉洪数,清热白虎汤最贤。
【3.里虚】
少气懒言心悸慌,头晕目眩肢冷常,脉象细弱舌质淡,补虚要用八珍汤。
【4.里实】
烦躁谵语气粗长,腹满便秘舌苔黄,手足汗出沉实脉,救阴泻热承气汤。
【第三节常用治法口诀】
长期以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治法,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不断地创新出新的治法。这里介绍了中医最常用的几种用法:汗法、清法、下法、和法、温法、补法、消法、理气法、理血法、祛温法、祛痰法。
【1.汗法】
外感初起表证详,汗法用之最相当,证有表寒与表热,法有辛温与辛凉。
表寒麻桂羌防紫,表热银翘薄牛桑,病情兼夹体质异,具体运用在庸良。
【2.清法】
热势炎炎法当清,气营脏腑虚热发,白虎汤清气分热,清营汤治热人营。
犀角地黄人血分,龙胆泻肝肝火平,虚热青蒿鳖甲饮,病后余热用称心。
【3.下法】
里实须用下法攻,寒温润峻下不同,大承气汤寒下剂,实热秘结大肠中。
温下温脾汤常用,五仁丸有润下功,峻下十枣汤最急,实证积水在腹胸。
【4.和法】
半表半里法当和,少阳肝胆脾胃肠,寒热往来心烦呕,类疟小柴胡擅长。
胆气犯胃胸胀满,蒿苓清胆代表方,肝气郁结逍遥散,心下痞硬泻心汤。
【5.温法】
寒邪真人或内生,祛寒救逆法不同,脾胃虚寒腹痛泻,温中祛寒用理中。
阴盛阳衰阳气脱,脉沉微弱吐利丛,恶寒踡卧四肢冷,回阳救逆四逆松,还有假寒真热证,临床辨证仔细穷。
【6.补法】
精神萎糜体虚衰,补分气血阴阳排,气虚少气四君子,中气下陷益气偕。
血虚眩晕用四物,阴虚资汗六味来,右归肾气阳虚证,平补峻补斟酌裁。
【7.消法】
痃癖癥瘕气血凝,消癥导滞法遵循,气血痰瘀成积块,鳖甲煎刃加莪棱。
异位妊娠腹剧痛,活络效灵丹可斟,嗳腐吞酸食积滞,加味保和刃最灵。
【8.理气法】
气机不畅病丛生,气滞气逆各不同,气滞胸脘腹胀满,括萎薤白四磨宗。
气逆呕吐并呃逆,苏子降气桔竹从,虚实寒热兼痰血,补泻温清变化通。
【9.理血法】
血液营养人全身,血行不畅瘀内停,跌打损伤或经闭,膈下逐瘀桃仁承。
血溢脉外呕吐衄,咯血便血尿血崩,清热止血十灰散,温阳摄血黄土平。
【10.祛温法】
湿邪为患内外分,祛燥除渗法可行,内湿过食生冷酒,胸痞腹痛癃闭淋。
外湿身重头如裹,肢体疼痛浮肿身,祛湿羌活胜湿拟,燥湿化浊平胃行,除湿菌陈八正散,渗利滑石合五益。
【11.祛痰法】
脾虚失运水湿停,聚而为痰是病因,证见痰核并瘰病,咳喇哮喘癫痫惊。
治分化消涤痰法,燥湿化痰二阵斟,清金化痰汤清热,桂附二陈化寒凝。
痰浊内阻控涎拟,消瘰丸治痰核行,痰迷心窍癫狂证,生铁落饮功效深。
【中医六经辨证口诀】
六经辨证是东汉名医家张仲景根据外感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的一种辨证方法。几千年以来,它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辨证施治。
六经辨证将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以阴阳为纲,划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种病证。六经病证反映了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的病理变化。
六经辨证根据人体正气的强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数学 郑州市第二次模考试试卷解析 (1).doc
- 河流地貌发育规律 (1).docx
- 脑梗后鼻饲病人护理要点 (1).docx
-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用途.docx
- 伤寒论(王大皮).docx
- 增稠可溶膳食纤维在减肥控重领域的研究进展.pdf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肥胖症穴位贴敷选穴及用药规律.pdf
- 《女性全生命周期的肥胖管理FIGO最佳实践建议》解读.pdf
- 真太阳时间和夏令时全部对照表 (1).pdf
- 2024.05.31三伏治未病的调理方法.doc
- 讲稿:深入理解“五个注重”把握进一步深化改革统筹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pdf
- 副市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 2025年市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docx
-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视发言材料.docx
- 烟草局党组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docx
- (汇编)学习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发言心得感悟.pdf
- 汇编学习领会在二十届中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pdf
- 在2025年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提纲.docx
- 书记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委全会上的讲话.pdf
- 党课:从毛泽东诗词中感悟共产党人初心使命.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