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的致辞.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五月的鹏城,凤凰花开得正闹!一朵又一朵花蕊播撒着火红与激情,今天,我们的会场,也满溢着火红火红的激情。作为这次分论坛的承办方之一,我谨代表光明日报社对各位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以创新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文化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论断: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必须格外重视。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认识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提供了指引。国外对文化软实力曾有过“三片论”:即代表饮食文化的“薯片”,代表影视文化的“大片”,和代表科技文化的“芯片”。文化产业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经济学家将这种影响力的运行机理形象地比作“点石成金”。的确,一块普通的山石,一经名家之手篆刻,立刻就会价值连城;天下西湖三十六,为什么数杭州西湖名气最大?清代袁枚说过,“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金银滩位于青海一处偏僻的角落,王洛宾的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让这个“遥远的地方”从此不再遥远,引来全球游客的热捧……

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文化产业“点石成金”的故事不断演化出新的高度——国产电影爆款连连、文创产品花式“出圈”、汉服国潮全球惊艳……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途径,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劲动能!

作为一张以思想文化为特色的党报,光明日报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将“兴文化”视为职责使命。如何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借这个机会,我谈几点体会。

一是把握好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的关系,加快实现“以文兴业”。文化产业承担着优化经济结构和满足人民文化生活新期待的精神、物质双重功能。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在《“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一文中富有远见地提出:“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交融”与“互动”,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的内在联系。产业界曾一度流行过这样的说法:“文化是个筐,万物皆可装”。如今,这种论调早已沉寂。经过多年探索,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以文兴业”,不是简单地对文化形态进行商业包装,更不是为普通产业披上一层文化外衣,制造宣传噱头。哪些文化适合开发、哪些文化不适合开发,开发的路径该怎么规划,开发的程度该如何把握,都是一门精深的学问。文化与产业,须一体谋划、系统推进,既谋求经济上的增收,也实现文化上的增值,唯有文化与产业双向奔赴、相得益彰,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才可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

一则小例子,或许可以为这个理念作一个注脚。江西井冈山神山村,是一个红色文化资源丰厚的小村庄。近年来,光明日报调研组多次深入村庄采访,挖掘出了红军药库、挑粮小道、烈士墓等革命遗迹。前不久,我们又撰写了一部反映该村百年变迁史的报告文学《神山星火》,并将稿费悉数捐出修建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随着一座座红色地标拔地而起,村里的红色旅游也兴旺起来。然而,村民们没有急于盖饭店、开超市、收门票,而是在如何保护和修复红色文化上下功夫。他们说,只有让“红色文化”更加鲜亮,生活前景才会更加明亮。

二是把握好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以文惠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总书记还提出了明确要求:“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何为“高质量文化供给”?我们的理解是,一方面,树立为群众服务的宗旨,以群众的需求点为出发点,关注点为聚焦点,兴趣点为落脚点,打造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用生动感人、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群众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向美的价值观,给群众提供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最好的文化产品,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我们既不能忽视网络流量、收视率、票房收入等反映群众喜好的指标,也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让“三观”跟着五官走。更不能为取悦观众而“失向”、为吸引眼球而“失范”、为逢迎媚俗而“失态”。

近年来,从推出“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系列,到开设“烟火人间”专栏,再到开展“大调研,我们在行动”专题……光明日报始终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文化产业从业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倡议打造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化产品,把服务群众同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既做群众的贴心人,又做群众的引路人。

三是把握好文化生态与市场业态之间的关系,始终秉持“以

文档评论(0)

mlf1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