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标三类避难场所要求.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488-2015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要求

(摘要Ⅲ类避难场所建设要求)

4.分类

4.2按安置时限和设施配置,可将避难场所分为四类:

Ⅲ类避难场所:避难时间10d以内,具备基本设施配置。

5规划和设计

5.1原则

5.1.1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应与各类抗震防灾专项规划及相关规划相衔接,与公园、绿地、广场、学校、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地面停车场等建设相结合。

5.1.2避难场所的建筑应根据GB50223确定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抗震设计应符合GB50011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加固改造

5.2用地

5.2.1避难场所规划用地面积应根据有效避难面积进行折算。

5.2.2不同类型避难场所的有效避难面积要求见表1,与用地面积的折算系数见表2。

表1不同类型避难场所的有效避难面积和容纳人数要求

类型

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人)

容纳人数(人)

有效避难面积(㎡)

Ⅲ类避难场所

1.5

2000

3000

表2避难场所有效避难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折算系数

类别

有效避难面积与用地面积折算系数

学校

0.3

公园、绿地

0.5

体育场馆

0.8

广场、地面停车场

1.0

5.3选址

5.3.1可选择公园(不包括动物园和公园内的文物古迹保护区域)、绿地、广场、体育场、室内公共的场、馆、所等作为避难场所。

5.3.2避难场所选址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人口、经济等条件,并符合如下要求

--应避开地震断裂带及洪涝、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易发生地段;

--应选择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之外;

--应选择在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的垮塌范围距离之外。

5.4隔离

5.4.1避难场所距次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国家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有关标准要求。

5.4.2避难场所与周围易燃建筑等一般地震次生火灾源之间应设置不小于30m的防火安全带;距易燃易爆工厂仓库、供气站、储气站等重大次生火灾源或爆炸危险源距离应不小于1,000m。

5.4.3避难场所内应划分避难区块,区块之间设防火安全带。

5.5疏散通道

5.5.1避难场所应有方向不同的2条以上(含2条)与外界相通的疏散通道。

5.5.2各类避难场所疏散通道应符合:

c)Ⅲ、Ⅳ类避难场所内外的疏散通道应不小于4m。

5.5.3避难场所的人员进出口与车辆进出口应分开设置,并应有2个以上(含2个)不同方向的进出口。

6设施配置

6.1基本设施配置

6.1.1基本设施配置包括应急篷宿区设施、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应急供水设施、应急供电设施、应急排污系统、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储运设施、应急通道、应急标志、应急炊事设施和应急通信设施。

6.1.2应急篷宿区设施应符合:

a)设置满足应急生活需要的帐篷、活动简易房等临时用房;

b)若篷宿区设施无法满足需要时,可利用在震后经过抗震评估的建筑物作为临时用房;

c)应急篷宿区应进行分区,每个应急蓬宿区分区不超过1,000㎡,应急蓬宿区分区之间有宽度不小于2m的人行道。

6.1.3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应符合:

a)设有临时或固定的用于紧急处置的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

b)可与附近医疗、防疫机构签订协议,在避难场所启动时由其提供相应服务。

6.1.4应急供水设施应符合:

a)可选择设置供水网管、供水车、蓄水池、水井、机井等2种以上供水设施,并根据所选供水设施和当地水质配置净化和消毒设备,将自然水体净化成为饮用水;

b)每250人至少设一处饮水处,每100人至少设一个水龙头,可供避难人员的饮用水量不少于3L/(人·日),生活用水量不少于10L/(人·日);

c)饮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要求。

6.1.5应急供电设施应符合:

a)设置保障照明、医疗、通讯用电的具有多路电网供电系统或太阳能供电系统,或配置可移动发电机等应急供电设施;

b)应急指挥、应急医疗、应急棚宿设施、应急炊事等设施周边有应急供电点,供电点设计应要达到国家室外用电标准;

c)供、发电设施具备防触电、防雷击保护措施,牢固可靠,其固定螺栓或焊接强度满足抗震要求;

d)篷宿区照明照度不低于50L。

6.1.6应急排污系统应符合

a)设置生活污废水和场地雨水的排放管线以及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水质符合相关排放要求;

b)与市政管道相连接或设立独立排污系统。

6.1.7应急厕所应符合

a)设置满足应急生活需要的暗坑式厕所或移动式厕所。暗坑式厕所应具备水冲能力,并附设或单独设置化粪池,按每30人~50人一个坑位、1.2kg/(人·日)的容量设计;

b)厕所与篷宿区距离不小于30m。

6.1.8应急垃圾储运设施应符合:

a)设置满足应急生活需要的可移动的垃圾、废弃物分类储运设施;

b)与应

文档评论(0)

Y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的没的,慢慢上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