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大夏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刘大夏为天顺三年(1459年)乡试第一。天顺八年(1464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成化元年(1465年),翰林院拟请留职,他自己要求出任吏职,于是就任命他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又调升职方司郎中。他通晓兵事,宫署里的积弊全都革除。刘大夏所奏复的大多很合皇帝的旨意,被兵部尚书当作左右手。汪直好邀边功,后黎朝圣宗黎灏被老挝打败,汪直想趁机攻取黎灏。他对宪宗说了,就索取明成祖时南征安南的文书。刘大夏藏着不给,并秘密地向兵部尚书余子俊说:“兵祸一开,西南立刻就糜烂(完了)。”余子俊醒悟,此事遂得停止。

被诬入狱

朝鲜李朝入贡,都是由鸦鹘关入明境,这时要求改从鸭绿江进入。尚书准备答应其请求,刘大夏说:“鸭绿江的通道,祖宗朝岂有不知的,而从鸦鹘关开道迂回几个大镇,这恐怕另有深意。不能批准。”此请未获朝廷同意。宦官阿九的哥哥任京卫经历,因犯罪被刘大夏处以笞刑。阿九怀恨在心,向宪宗进谗,使刘大夏被逮入诏狱,经东厂审讯,并未得出什么结果。经太监怀恩极力相救,刘大夏在被判杖二十后获释放。父亲去世后,刘大夏一宿就动身奔丧。

政绩卓著

弘治二年(1489年),刘大夏服丧期满,调升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安定,刘大夏前往告诫,事情很顺利地解决了。后山贼起,刘大夏奉檄文讨伐。他令部下只许活捉,验明为贼才杀,有一半人获得生还。改为左布政使,调往浙江。

弘治六年(1493年)春,黄河在张秋堤防决口,皇帝下诏博选才臣前往治理。吏部尚书王恕等推荐刘大夏,提升刘大夏为右副都御史前往。到职后,在黄陵冈疏通贾鲁河,又疏通孙家渡和四府营上游,以分水势。从胙城经过东明、长垣到徐州修筑长堤,共三百六十里长。水灾得到根治,张秋镇改名为“安平镇”。孝宗嘉奖刘大夏,赐玺书褒奖他。召他为左副都御史,任职户部左侍郎。

弘治十年(1497年),刘大夏受命兼佥都御史,前往宣府处理兵饷。尚书周经对他说:“塞上有权势家族的子弟以买卖粮食谋取私利,你不要因刚直招祸。”刘大夏说:“处理天下事,以理不以势,待我到后解决。”当初,塞上必须粟千石方能买入、草万束才得收进。由此宦官、武臣得以操纵市场,获取厚利。刘大夏下令有粮草的,草百束、粟十石以上都准许买卖,权势之家想牟利也落了空。不到两个月府仓储积有余,边人蒙受其利。

弘治十一年(1498年)秋,刘大夏连上三疏称病辞官,归乡后在东山下筑草堂,在堂中读书,被时人称为“东山先生”。弘治十三年(1500年),廷臣纷纷举荐刘大夏,起任右都御史,统管两广军务。奉旨使者上门,刘大夏带二僮仆起程。两广人故来思念刘大夏,得知他即来任职都欢欣鼓舞。刘大夏到任后,清理吏治,减免官费供应,禁止镇守官私自役使军士,盗贼因此逐渐减少。

弘治十五年(1502年),刘大夏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他屡次推辞未获准,这才接受。不久,孝宗召见他,孝宗说:“朕数次任用你,你数次称病而去是为什么?”刘大夏磕头说:“臣年老又有病,看见国家民穷财尽,倘若有所不测,责任在兵部,自己估量力不从心,因此而辞。”孝宗听了沉默不语。南京、凤阳大风将树拔起,河南、湖广发生水灾,京师久雨成灾。刘大夏奏请凡属非祖宗留下的旧制而危害军民的,一一列举呈上革除。至弘治十七年(1504年)二月,刘大夏再次奏请。孝宗命有关部门呈报所应实行与该革除的事例,有关部门全都按实奏报,时逢廷臣奏陈十六件事,都是对权贵所不利的,因此权贵们极力阻止,孝宗拿不定主意,下廷议再讨论。刘大夏等说:“事属朝廷外官,全都批准。稍稍涉及权贵,又令讨论核实。臣等很愚蠢,不知为什么?”许久,才得旨:“将传奉官的姓名奏疏上报,幼匠、厨役月每减米三斗;增设宦官、司礼监核实奏告;四卫勇士,御马监将名册报来。其余全照前次所议办理。”织造、斋醮都停办,仅俸禄就节省很大数目,而勇士虚报冒领之弊也大为减少。皇帝的命令一下,举朝欢悦。先前,外戚、近幸都不是以功受爵,而是出于皇帝的私恩,孝宗深知这样于政有害,发奋振作朝纲。因灾异多次出现,又告谕群臣,令各陈朝政的过失。刘大夏又奏陈数事。

弘治十五年(1502年)六月,刘大夏第二次奏陈兵政的十害,并且要求辞官回乡。孝宗不答应,要他将各应该革除的弊端更详细地全部奏闻,于是,刘大

文档评论(0)

就酱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资料收集搬运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