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嗅味触,从白居易等人的作品中,看诗词写作中的五觉.docxVIP

视听嗅味触,从白居易等人的作品中,看诗词写作中的五觉.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视听嗅味触,从白居易等人的作品中,看诗词写作中的五觉

前言

前几天回到回答了一个关于白居易《夜雪》的问题。这首小诗如下: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是每个句子都是复杂句,更需要注意的是,这首《夜雪》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几个方面来描写雪。

我们知道,人有五觉,诗文的创作利用好五觉,能够令意象更加生动和鲜明

一、心经与五觉

说到五觉,不由得想起《心经》中的这一段: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

眼睛是视觉,看到色;耳朵是听觉,听到声;鼻子是嗅觉,闻到香;舌头是味觉,尝到味;身体是触觉,接触会有反映和认知。

五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五觉,可以刻画出一个立体全面的物体,令读者对于这个物有了判断和认识。

诗人作咏物诗词,善于利用五觉就更容易逼真而生动。

我们可以看看白居易的《夜雪》是如何作的。

二、触觉与视觉

白居易的第一句就写到了触觉:已讶衾枕冷。

诗人接触到了衾枕,感受到了冷。因为冷,所以诗人有些惊讶,自然会找原因。衾枕的冷,因何而起呢?

第二句,诗人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更进一步,又增加了视觉的内容:复见窗户明。

感觉到冷的时候,诗人有些惊讶,想要找出冷的原因,于是抬头望向窗户,发现窗户是明亮的。

诗人为什么说“复见窗户明”?复见,又看见。复,表示惊讶更近一层。

三、听觉与认识

第三句很有意思,是判断的结果:夜深知雪重。

夜深,解释了为什么看见窗户明会惊讶,因为夜里应该天黑嘛,既然窗户明一定有原因。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窗外有雪。

雪正在下呢,还是已经下完了?诗人没有明确说出。窗户明,或许是雪停了以后,月亮出来,所以天地辉映,愈发明亮。

这里用了“知雪重”三个字,可以肯定这场雪下得不小,而且下过挺长一段时间。

为什么诗人知道下得不小呢?

因为第四句写了听觉:时闻折竹声。雪很大,积雪折弯竹子的声音传到了诗人耳边。

第三、四句,用了倒装的方式。先抛结果,再抛答案,于平地起波折,引起读者好奇。

所以第三句的结论,是综合了第一句的触觉,第二句的视觉,以及第四句的听觉。诗人不但判断出外面下雪了,而且分析出下得雪很大。

四、嗅觉与味觉

白居易的《夜雪》用到了触觉、视觉、听觉,这是最常见的三种觉。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觉,是嗅觉。在描写花的诗词中,常常会利用嗅觉,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用味觉的诗词,相对就少得多了。南宋词人张孝祥《减字木兰花》用到了味觉:

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有个人人,梅样风标雪样新。芳心不展,嫩绿阴阴愁冉冉。一笑相看,试荐冰磐一点酸。

这首词还是写梅花,结尾一句写梅子,用其酸味代指。

结束语

我们再回头看看白居易《夜雪》的三种觉: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每一个觉,都对应了一个动词:讶、冷;见、明;闻、声。

另外,这4句诗虽然短小,但每句都用了两个动词或形容词:讶、冷;见、明;知、重;第闻、折,每句都是复杂句。

所以,欣赏《夜雪》时,比《鹅鹅鹅》这类诗要烧脑一些。

@老街味道

宋词中的三影和三瘦是什么意思?三绿又是说谁?

文档评论(0)

liwenf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