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工艺美术在整个中国美术发展史.pdf

20世纪工艺美术在整个中国美术发展史.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世纪工艺美术在整个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辛亥革命以后,在中

国传统文化体系发生剧烈变化、西方工业文化大量涌入的背景下,近现代中国工艺美术从生

产组织、产品结构、生产主体、消费对象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古代工艺美术产生了极为深刻

的变化,并以继承与创新、摹仿与进取、衰败与兴盛、滞缓与发展共同构成其自身在20世纪

演进的基本特点。

20世纪的工艺美术可以划分为传统工艺、现代工艺和民间工艺三大部分,依据自身发展变化

的不同特点又可以分为几个发展阶段:30年代之前;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50至60年代;60

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至80年代;80年代末至90年代。

30年代之前,伴随大量廉价的外国机制商品的涌入,以皇家宫廷工艺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工艺

在激烈的中外商品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辛亥革命后,传统的宫廷工场经历了由惨淡萧条

到彻底解体的过程,原来倍受禁锢的良工巧匠在民间组织起工场、作坊或商会,将属于宫廷

皇家的技艺传播到社会,传统工艺由封闭的深宅大院走向民众。

尽管传统手工产品一时难以和汹涌而来的机制产品相抗衡,但传统工艺在民国初年一度仍有

所发展。由于小生产者的保守意识和传统习惯阻碍着对社会需求、发展趋势的思考,加上海

外市场对中国传统工艺出于猎奇心理的欣赏,现代早期工艺生产只是囿于传统工艺的范畴,

一时间社会上仿古之风大盛。紧随仿古之风而来的是仿洋风的兴起,此种生产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和国际性大萧条期间曾一度兴盛,在某种程度上也适应与满足了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

由于当时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加上中国社会对大工业生产缺乏基本的认识,同时对民族工业

生产传统的加强与重视在这一时期呈现薄弱的态势,一时间许多新式工厂纷纷破产倒闭。战

后外国工业产品迅速地将中国产品逐出竞争市场,中国的仿制品根本不具备与舶来品抗衡的

力量。可以说,仿古与仿洋风气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仿造技术的提高和中国新装饰

风格的产生,中国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匠师与作品,并在国际博览会上荣获奖牌。但从整体

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艺术风格日趋粗陋简单,艺术价值日渐低微。

与此相反,紧随时代的变化,以图案设计、书籍装帧和商业美术为代表的现代工艺在这一时

期应运而生,得到长足发展。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影响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

速成长,新兴都市意识与新的社会结构带来生活方式与消费需求的变化,新技术、新材料的

认识与初步运用,现代美术教育的兴起和现代工艺思想的进步,成为促进现代工艺产生和发

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工艺的衰落、希冀实业救国的构想和西方工艺思想的影响,唤起蔡

元培、颜文梁、陈之佛等一批有识之士的爱国热情和图新意识。他们纷纷针砭时弊,抨击传

统的落后因素,积极肯定工艺美术于民族振兴的现实意义,主张学习西方的经验并保留传统

的精华,强调工艺生产为大众服务的方向和经济实用的价值取向。一时许多工艺美术家参与

到工艺美术创作设计活动中,在上海、天津、广州和香港等城市形成一支专业或半专业的队

伍。工艺美术教育早在本世纪初就已施行,如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开设过手工、图案等课

程。进入中华民国后,更有蔡元培提倡美育,黄炎培提倡职业教育,许多美术专业学校都设

立了图案系科并采用新式教学方法,为现代工艺美术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吕凤子、陈之佛、

颜文梁、雷圭元、李有行等人曾为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这一时期,

中国的现实迫切需要在经济领域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而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则

迫切需要传播新文化、新思想。这样,作为传播媒介的图案、书籍装帧和包括商标、广告、

包装和店面装饰在内的商业美术率先发展起来,服装设计、室内装饰、工业设计等现代工艺

也在起步或初露端倪。

作为自然经济的产物,中国民间工艺美术集中体现着劳动大众的需要。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

解体,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将新的文化因素注入到古老的民间文化中,民间工艺美术逐

步向平民化、商品化方向过渡。而且这一特点在某些地区表现明显,特别在沿海地区和大城

市的周围地区,这一部分民间工艺逐渐失去质朴、粗放的乡土品质,日趋精巧工细、严谨雅

致,而在现代文化尚未影响的广大内陆地区,民间工艺仍按照其自身的规律生息发展,并保

持着其不同于商品的属性和固有的美学品质。

30年代至40年代,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大地上,工艺美术赖以生存的生产环境完全被

战火摧毁,工艺美术品的对内销售和对外销售道路暂时中断,大量手工艺人为生活所迫不得

不改行或转业,甚至流离失所。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后方,传统工艺虽保持某种程度的

生产,但相对情况也十分惨淡。即使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政治局面依旧不稳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