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1010页

试卷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1010页

2024年河北省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2)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14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青春不是彷徨,不是懈怠。它是历史(fùyǔ)我们的使命,它是民族危亡时(bàofēngzhòuyǔ)中的抗争;它也是和平岁月里对理想虔诚的瞭望。青春属于谁呢?青春,属于赛场上全力以赴的运动健儿;青春,属于勤学不辍的莘莘学子;青春,属于每一个志不变,心不老的人;青春,属于每一个乐观进取的人!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fùyǔ)????②(bàofēngzhòuyǔ)

(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彷徨????②瞭望

(3)文段中的“赴”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部,再查画。(2分)

2.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完成问题。(4分)

汉字是保留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汉字是一面镜子,其独特的造字方式,映射出古人认识世界、表达意愿的途径和方法。

(1).图1中的文字字体与图2中的(填序号)相同,被称为(2分)

(2).从字形看“夺”(奪)的造字之义:奎”表示鸟展翅欲飞,寸”就是右手,整体表示手里抓着的一只大鸟—下子飞走了。其蕴含的特征义是“失落,离开”,“夺”的所有词义都由此展开。“泪水夺眶而出”,指;“光彩夺目”指。(2分)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现在西柏坡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家住沧州的小明一家要自驾去西柏坡旅游,小明搜到了一张“交通路线图”,请根据右面这张图,以小明的口吻就出行路线向爸爸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3-18题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共6分)

4.小豫准备在宣传册中加入精美的文物图片,并配以相关诗句丰富文物内涵,请你结合所学古诗文知识,帮他补写。(共6分)

文物图片

名称

有关诗句

唐三彩骑马吹排箫俑

马有时是情感符号,可以展现出作者微妙的内心世界。如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通过“①,小桥流水人家,②”传递出漂泊天涯的旅人愁思。

夏代青铜爵,一种酒器

酒有时是催化剂,可以激发出作者丰富的思绪情怀。如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通过“③,④”写出了边塞将士们思念家乡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通过“⑤,⑥”写出了自己醉意山水的心境。

(二)古诗文阅读(共6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1).“庐山烟雨浙江潮”在诗中出现两次,作者的观景心态是否完全相同?(3分)

(2).某校刊正在为《诗中理趣》栏目组稿,请你从以下两首诗歌中选一首与《庐山烟雨浙江潮》一起组稿并阐释理由。(3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共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题目。

【语段一】

苏轼,字子瞻,眉州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语段二】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②,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③常平米,多作饘④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注释】①范滂:东汉人,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②度僧牒:唐宋时官府发给出家僧尼的凭证。凡有牒的僧尼得免地税、徭役。③粜:卖粮食。④饘[zhān]:浓稠的粥。

6

文档评论(0)

习习教学真题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提供中小学教学服务,擅长课件、单元试题、期中期末试题、中考模拟试题等等资源开发。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