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pptx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肝衰竭表现的临床症候群,以慢性肝病急性失代偿、多脏器功能衰竭及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

慢加急性肝衰竭属于中医“急黄”“瘟黄”等范畴,《诸病源候论·黄疸诸侯·急黄候》中记载“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其基本病机为“湿热毒邪互结交蒸于脾胃,熏蒸肝胆,肝胆疏泄失司,胆汁不循常道外溢”。在发病过程中可出现“鼓胀”“血证”及“肝厥”等,病位在肝胆,连及脾肾,病机上多属于“正虚邪实”。

概念与定义

慢性原发性肝病和急性病因诱发肝损伤是ACLF发病的必备条件,急性病因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包括肝炎病毒急性感染、肝炎病毒再激活(应用免疫抑制剂、停用抗病毒药或病毒学突破等)以及其他部位的感染和炎症;非感染性因素包括酒精、肝毒性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代谢性肝病、外科手术等,多发生于肝硬化或慢性肝炎基础上。

ACLF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其发生与发展主要受致病因素和宿主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发病机制和病因病机

一、临床诊断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肝衰竭表现的综合征,可合并包括肝性脑病、腹水、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并发症,以及肝外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黄疸迅速加深,血清TBil≥10×ULN或每日上升≥17.1μmol/L;有出血表现,PTA≤40%(或INR≥1.5)。

在“黄疸”“胁痛”“积聚”“鼓胀”等病史基础上,由于疫毒复发、饮酒、重感外邪、劳累等诱因急骤起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明显,困倦乏力,脘腹胀满等症状,常伴发热烦躁,或见神昏谵语,或见吐血、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现瘀斑,可见舌质红绛,苔黄而腻,脉弦数或弦细数。

中西医结合诊断与分型

二、分型分期

根据不同慢性肝病基础分为3型,A型:在慢性非肝硬化肝病基础上发生的ACLF;B型:在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ACLF,通常在4周内发生;C型: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ACLF。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慢加急性肝衰竭可分为前期、早期、中期和晚期。

三、中医辨证分型

(1)毒热瘀结证。

(2)湿热蕴结证。

(3)脾肾阳虚证。

(4)肝肾阴虚证。

中西医结合诊断与分型

一、治疗原则

1.西医治疗原则

参照《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主要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和综合治疗,并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病情较重者可进行人工肝治疗,并根据病情进展情况进行肝移植前准备。

2.中医治疗原则

(1)解毒凉血利湿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法则;

(2)截断逆挽是抢救肝衰竭成功的关键手段;

(3)顾护脾胃、扶正固本是提高肝衰竭疗效的基本法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治疗方法

1.病情监护

评估精神状态,监测生命体征,记录体质量、24小时尿量、排便次数及性状等;完善病因及病情评估的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心电图、腹部彩超、腹部CT或MRI、胸片等检查,动态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证据级别:Ⅲ)

2.支持治疗

强调患者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活动;营养支持推荐低脂、高碳水化合物、适量蛋饮食,夜间加餐补充能量,进食量少者给予静脉补充;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凝血功能,酌情补充凝血因子;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注意消毒隔离,预防医院内感染。(证据级别:Ⅲ)

中西医结合治疗

3.病因治疗

(1)病毒性肝炎所致ALCF:HBVDNA阳性的肝衰竭患者,早期快速降低HBVDNA载量,建议立即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优先选用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类快速强效低耐药抗病毒药(推荐强度:A;证据级别:Ⅱ);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阳性的肝衰竭患者,可根据肝衰竭发展情况选择抗病毒及药物治疗时机进行无干扰素个体化治疗。(2)药物性肝损伤:N-乙酰半胱氨酸。(3)其他类型肝衰竭:如急性妊娠期脂肪肝导致的肝衰竭建议立即终止妊娠,如终止妊娠后病情仍持续进展,需进行人工肝和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者,采用白蛋白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换等人工肝支持治疗。

中医在清除体内致病毒素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方面具有一定疗效,推荐应用:温阳解毒化瘀方、清毒汤、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人工肝治疗、祛毒护肠汤灌肠。

中西医结合治疗

4.保肝治疗

推荐应用肝细胞膜保护剂(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解毒保肝药物(如水飞蓟类药物等)、抗炎护肝药物(甘草酸制剂等)以及利胆退黄(如熊去氧胆酸、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等)药物。(证据级别:Ⅲ)

5.微生态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肝衰竭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建议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以减少肠道细菌易位或内

文档评论(0)

181****84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