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2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第Ⅰ卷

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闽江自武夷山麓一路南下,建溪、沙溪,诸多的碧水清滩汇聚于山城南平,遂成巨流。这一派流水,(),直奔东海。花果香一路伴随,就到了三塔鼎立的福州,人称此乃有福之州。

“①”,这里说的是除了花香果香之外,由满城的读书声a夹带而来的另一种迷人的香气:这就是书香。幼时,我家在城中如今被称为a“三坊七巷”的郎官巷。晚上,家家亮起灯火,四围响起了琅琅书声。那是童蒙识字的读书之声,b其声悠悠,其乐融融,我在其中。

闽省旧称“蛮荒之地”,晋室东迁,带来了中原文化。在宋代,一代大儒朱熹在八闽大地开坛授徒,极大地传播了儒家文化。有宋一代,蔡襄、曾巩、陆游、辛弃疾这些名家,都在福州留下了足迹。正是他们的到来,为这片大地增添了生机和活力:“②”。跟随着前人的足迹,这里走出众多学者、作家和诗人。

我的家是平常人家,母亲是平常的乡间女子,没有上过学,不识字,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但她十分敬重文化,c“敬惜字纸”是她给我们的最初的,也是始终的家训。她(),却随时俯身捡拾有字的纸张。在福州,()、目光向着世界是一个传统。

我常想,d决定一个城市的悠久生命力的,是它的历史文化。文化的传承是无形的,却是永恒的。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A.洋洋洒洒目不识丁知书达礼 B.纷纷扬扬目不识丁腹有诗书

C.纷纷扬扬胸无点墨知书达礼 D.洋洋洒洒胸无点墨腹有诗书

2.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a处“夹带”中“夹”应读“jiā”,“三坊七巷”中“坊”应读“fáng”。

B.b处句中三个“其”指代内容皆不同

C.c句中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D.d处“决定一个城市的悠久生命力的”中第二个“的”可以省略。

3.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诗文,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②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B.①等闲田地多栽竹,是处人家爱读书②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C.①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②比屋为儒,俊选如林

D.①等闲田地多栽竹,是处人家爱读书②比屋为儒,俊选如林

〖答案〗1.A2.C3.C

〖解析〗

【1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语境形容流水的气派盛大,应选用“洋洋洒洒”。

目不识于:形容人不识字。胸无点墨:形容读书太少,文化水平低。前文说“母亲是平常的乡间女子,没有上过学,不识字”,故应选用“目不识于”。

知书达礼:有知识,懂礼貌。腹有诗书:腹有学识,饱读诗书,出自苏轼《和董传留别》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语境指福州人热爱知识和文字,懂礼节,应选用“知书达礼”。

故选A。

【2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各类语言现象的能力。

A.“三坊七巷”中“坊”应读“fāng”。

B.三个“其”指代内容“皆不同”理解有误,前两个“其”都指童蒙,最后一个“其”指前面的特定场景。

D.“的”字短语中的第二个“的”不能省略,此处是“的”字短语,省略后句意不明确。

故选C。

【3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①处,对应后文“满城的读书声”,应是到处是读书声,“是处人家爱读书”的“是”意思是“这”,表现这里的人家爱读书,与“满城的读书声”不照应,排除BD;

②处,语境说的是福州,不是楚地,排除AB。

故选C。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中国风”成为舞台主角。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上,以地为画、踏墨而舞的国风少年,清雅身姿与芭蕾舞步融合辉映的宋韵女子,饱含隽永情谊的“攀花赠友”,成为传统文化赋能舞台创作的生动缩影。

以古开今、传承创新的实践精彩纷呈,折射出文艺工作者传承发展好传统文化的蓬勃创造力,更反映出传统文化对当代观众的持久吸引力。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等活动,为观众奉献一部部守正创新的戏曲佳作。

可以看到,2023年的舞台艺术,向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奋力开掘,多了份文气、多了些诗情、多了点古意。舞台创作更密切地与文物、古诗“梦幻联动”,创新表达让优秀传统文化更为“可知可感”。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中包含无人机飞天、大跳台投影与演员共同起舞的节目《敦煌飞天》,舞台上的“中国风”被越来越多世界观众“看见”。

当我们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