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社会,互联网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与思维方式,营造出新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氛围,催生出诸多新的文化事象,形成新的民俗。网络民俗就是以传统民俗文化为基础、以网络技术手段和语境为载体,由广大网民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新兴文化生活和生活文化,它涉及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生活等方面。同时,互联网也为传统民俗文化创造出新的现代表现形式。

民俗文化借用互联网思维方式、技术手段、传播媒介、文化环境,通过“线上”与“线下”、“在线”与“在场”、“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文化实践活动,为人们提供一种“活的”民俗文化实践、体验和消费路径,使民俗文化真正处于一种“活动的状态”。“互联网+”视野下的民俗文化活态化,不是用网络民俗取代传统民俗文化事象,也不是把传统民俗文化原样地搬到互联网平台上运行,而是在充分认识民俗文化资源意识与核心价值基础上,依托网络平台和网络思维,为传统民俗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实现民俗文化产品、业务、模式等全方位的“活性状态”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互联网十”提升民俗文化资源潜力。“互联网十”视野下的民俗文化资源来源于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但不等同于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它是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与信息资源优势的重合,是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价值的提升和延伸,有的被构建为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有的成为区域文化建设的主体架构,有的则被活用为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比如湖北秭归的端午节旅游,充分利用“互联网十”,让游客在网络平台预定生成订单后,便可通过手机短信获取包括祭祀屈原、龙舟赛等在内的当地端午节文化习俗和文化产品资讯,帮助游客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也使得端午民俗成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强大推动力。

“互联网十”增强民俗文化传承主体动力。一方面,由于互联网具有传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参与性强等优势,人们可以通过信息设备终端随时随地展示自我熟知的民俗文化,便捷地了解到世界各地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状况,个性化地参与网络民俗体验等,从而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无限放大民俗文化传承主体数量。另一方面,“互联网十”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通过“互联网十”的众筹融资模式,实现人人都是文化生产者和投资者,人人都可能成为民俗文化运作的主体;通过“一机在手”、“人人在线”以及“电脑十人脑”的融合,促成互联网思维和民俗文化实践有机结合,引爆民俗文化传承主体的无限创意和创造力,增强民俗文化传承主体的参与意识和使命感。

“互联网+”丰富民俗文化现代表现力。网络信息时代之前,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方式较为单一,传播范围具有明显的地域限制和时间局限。在信息社会里,网络交流的非在场性、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和交流方式,为民俗文化的现代化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拓宽了空间。其一,改变了传统民俗文化传播方式。网络传播媒介综合运用音、像、图、文等手段,让人们在视觉、触觉乃至嗅觉等全新视野下便捷、经济、多样地感知和体验民俗文化,便于人们通过网络技术的搜索引擎,发现不同民俗文化。通过网络信息的复制、发布,传递传播民俗文化,通过虚拟的民俗文化场景,体验各地民俗文化。其二,??网络媒介的广泛使用,加速了民俗文化的流变,民俗文化的界域性完全被打破,它不再为某一区域或局内人所独享。“互联网十”更是加速了民俗文化在线化、数字化进程,使民俗文化真正成为任何人可以“在场”或“在线”体验的文化事象,实现民俗文化在互联网络的跨界融合性、链接性、开放性中活态传承发展。其三,?在“互联网+”视野下,人们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新媒体的客户端,促进民俗文化的现代形式转换和跨时空传播,不仅打破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局面,让人们获得超越传统民俗体验面和即时性的体验效果,而且,基于“开放、链接、分享”的价值理念,建立了一个更为包容、连贯、共享的文化生态系统,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入乡随俗”的价值内涵。

(摘编自杨秀芝《“互联网十”视野下的民俗文化活态化研究》,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既可催生出新的文化事象,形成新的民俗,也可赋予传统民俗文化新的表现形式。

B.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与信息资源优势重合,其价值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和延伸。

C.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人人都可成为具备强烈参与意识和使命感的民俗文化运作主体。

D.传统民俗文化通过互联网跨界融合和跨区域共享,打破了地域限制,消除了地域特色。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十”视野下的民俗文化活态化,不是对传统民俗的取代和照搬,而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