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规划综述
1.1项目背景
2
太湖面积2338km,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平均水深1.95m,
属典型的平原浅水湖泊,具有防洪、供水、养殖、旅游和生态等综合
功能,是流域洪水调蓄和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水体,也是流域经济生活
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流域经济高速发展
与水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太湖水质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问
题日益突出,受入湖河流污染和湖泊底泥影响,导致水质恶化,水体
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威胁沿湖及
流域供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严重
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流域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自1996年起,国家将太湖列入“三河三湖”重点水污染治理项目,
全面开展太湖水污染治理。过去数年中,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开展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太湖水质恶化
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但总体水质尚未得到根本好转。至2005年,太
湖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仍没有达到水污染防治计划的治理目标,
局部湖湾水质仍在继续恶化。
2001年,温家宝总理在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加大清淤力度,减少底泥污染。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十
五”计划》中明确指出,水利部要“统一管理、合理配置太湖流域水资
源;严格取水许可管理。采取节水、调水、清淤、水土保持等综合措
施,加大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力度;对引江济太和湖底清淤组织进一步
论证,提出计划并组织实施”。为此,2002年水利部将太湖底泥疏浚
规划研究列入前期工作计划。
湖泊底泥是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入湖物质如有机
质、营养盐、污染物等的积蓄库,也是水土界面物质(物理的、化学
的、生物的)积极交替带。湖泊水体和底泥间是一个动态的可逆的物
质交换过程。一方面,进入水体的各类物质,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及
生化作用,沉积于湖底,形成较低密度、高含水率、富含有机质和各
类营养物质的淤积物,即湖泊底泥;另一方面,底泥在入湖河流、风
浪、湖流、温度等外部因子作用下向上覆水体释放营养成分,对湖泊
水质和富营养化过程产生影响和制约,这种影响在太湖这类大型浅水
湖泊中尤为强烈。因此,在继续做好太湖入湖污染源控制的同时,加
紧研究和治理太湖底泥内源污染,对改善太湖水质、抑制富营养化发
展,提升太湖有效保护、科学管理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规划研究过程
污染源控制(包括外源和内源)、生态修复、综合管理是湖泊水
环境治理的三大战略措施。为控制污染严重底泥对湖泊水体的影响,
国内外多采取疏浚污染底泥的方式清除底泥污染物,削减底泥对上覆
水体的污染贡献,这种有别于工程疏浚而应用于改善环境为目的的底
泥疏浚,通常称之为“环保疏浚”。随着人们对底泥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的认识和生态保护要求的提高,近来又发展为“生态疏浚”,它以生态
位修复为最终目的,在最大限度地清除底泥污染物的同时,为后续生
物技术的介入创造条件。在生态疏浚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措施、环境
治理、生态工程和管理等综合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修复生态系统,保
障河湖生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太湖底泥疏浚是生态以清除太湖污染底泥、修复湖泊生态为主要
目的生态疏浚,疏浚将综合考虑底泥污染状况、湖泊生态系统修复、
湖泊开发利用和湖周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程。太湖是大型浅水湖泊,北部和东部湖岸曲折,湖湾众多,水动力
及物质输移、扩散条件复杂。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入湖河道污染和
污染物大量输入,加上湖区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局部湖泊底泥、生态
系统发生重大改变。目前太湖湖泊生态、开发利用等缺乏全面系统的
调查和研究,加上湖泊生态疏浚尚处初创阶段中,缺少一套成熟的方
法和经验,相关的技术尚在探索之中。因此,太湖底泥疏浚需要在水
质、底泥、生物、开发利用等全面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太湖底泥
现状、污染特性及相关成果,研究底泥水土界面物质交换规律及污染
底泥对水体的影响规律,论证疏浚的必要性和疏浚时机,初步确定生
态疏浚范围、规模、疏浚工艺、分期实施、效果评估等,提出底泥处
置、二次污染防治及底泥综合利用要求,为科学地指导太湖底泥疏浚
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2002年开始,太湖流域管理局(下简称“太湖局”)组织了7家在
太湖规划设计、科学研究有长期积累和丰富经验的科研院所、勘测设
计单位,对太湖底泥生态疏浚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