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2].doc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2].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

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

4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隋宋B秦隋元C秦元明D隋元明

3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

4民族友好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

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唐蕃经济

文化交流。吐蕃位于右图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5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6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爱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9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

新闻报道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

B蒋介石命令张杨进攻陕北红军

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10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进行主力决战(三大战役)推翻反动统治(渡江战役)转入进攻(挺进中原)粉碎敌人进攻

进行主力决战

(三大战役)

推翻反动统治

(渡江战役)

转入进攻

(挺进中原)

粉碎敌人进攻

(转战陕北)

粉碎敌人进攻(转战陕北)

粉碎敌人进攻

(转战陕北)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11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右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12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