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浅谈法兰式差压液位计的使用与量程计算
摘要:法兰式差压液位计分为单法兰液位计和双法兰液位计,它是由差压变送器、毛细管、密封隔膜法兰组合而成,密封隔膜的作用是隔绝工艺介质与变送器直接接触,损坏变送器。当膜盒表面受到压力形变时,通过毛细管中的硅油将压力信号传输给变送器,然后再由变送器转换成标准电流信号输出。在化工行业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测量物料储罐、反应容器、密闭敞口容器等设备的液位,能够精准的反应实时数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单法兰;双法兰;零点;迁移量;量程;界位
一、单法兰液位计
1、单法兰液位计主要用于常压敞口容器(例:压缩机油箱)的液位测量如图表1所示。
图表1图表2
2、单法兰液位计测量实际液位时与被测介质的密度ρ,重力加速度g有关。计算公式如下(图表3):
介质密度:ρ液位上限:H
P=ρgH 且g=9.81
量出容器液位上限为H,计算出膜盒所受最大压力Pmax,求得变送器量程(0~Pmax)。
图表3变送器通过把测量的压力信号转换成
图表3
3、单法兰液位计零点漂移不准时应该先拆下法兰清洗检查膜盒,确保膜盒没有损伤。在对空或者没有外力干扰以及膜盒和变送器处于同一水平的情况下使用Hart475手操器进行零点标定。
4、对于变送器和膜盒有毛细管连接的单法兰液位计,最好将变送器表头固定的高度与膜盒的几何中心处于同一水平。如果无法满足该条件,则需要进行零点标定或者量程迁移。迁移量ΔP的大小和膜盒法兰与变送器表头的高度差h,硅油密度ρ有关,即ΔP=ρgh,然后重新确定量程和零点。
5、正常投用的单法兰带毛细管的液位计不能轻易更改变送器表头位置,如果需要更改位置,则量程和零点需要重新校验和标定。
二、双法兰液位计
1、双法兰液位计是用于测量密闭容器液体、气体等介质的液位,如图表2所示。
2、双法兰液位计测量液位时与被测介质的密度ρ,重力加速度g有关。计算公式如下(图表4)
已知介质密度:ρ重力加速度:g测量上限:H硅油密度:ρ1
首先计算容器正负取压点的最大差压:
P=ρgH
然后计算迁移量:
ΔP=(P+)-(P-)
=(ρ1gh1)-(ρ1gh2)
=ρ1g(h1-h2)
图表4从而计算出双法兰膜盒液位计实际差压量程(0+ΔP)~(P+ΔP
图表4
3、双法兰液位计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去用计算的方法来得到迁移量,那么就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实现液位计的量程校验。以罗斯蒙特3051系列为准,首先测量容器两个取压法兰的间距,计算出最大差压。然后将正负压膜盒上下分开以同样的间距(保证膜盒不受外界压力干扰),此时变送器屏幕显示的数值就是它的迁移量。最后用Hart475进行量程校验和更改。
4、双法兰液位计迁移量的多少对变送器量程大小没有影响,变送器表头的安装位置对测量也没有影响。
5、双法兰液位计在使用期间有可能会出现零点漂移现象,在出现这种问题时,首先我们应该拆下受压膜盒,清洗和确认膜盒没有损伤后,将正负压膜盒放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进行零点标定。标定完成后再进行迁移量和量程的重新确定。
三、双法兰液位计测量界位
1、假设容器内同时有密度不同的两种介质,介质密度分别为ρ轻和ρ重,且ρ轻小于ρ重,容器测量高度为H,则计算实际量程如下:
首先计算量程下限(0点):是整个测量范围内充满密度较小介质时所产生的压力P1=ρ轻gH;量程上限(100%):是整个测量范围内充满密度较大介质时所产生的压力P2=ρ轻gH。
一般规定双法兰液位计测量界位时要做负迁移,迁移量等于测量上限时硅油最大压力减去整个测量范围内充满密度较小介质时所产生的压力,需要知道双法兰填充液硅油的密度:ρ硅,得出其迁移量ΔP=ρ硅gH-ρ轻gH
=(ρ硅-ρ轻)gH
最后用手操器进行零点量程校验。
四、结论
我们从事的自动化仪表行业是化工装置生产的“大脑”“眼睛”“鼻子”和“手”。化工行业离不开仪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谨慎对待每一个问题,用正确的思维和方法处理问题。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代要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来充实自己。
参考文献
1:《仪表工手册》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