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蓄热储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149页.pdf

中国蓄热储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149页.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言

根据《Renewables2023》,2022年热能是终端用能占比最高的能源消耗,热

能消耗约占最终能源消耗总量的一半。当前,热能生产主要以化石能源为基础,

其中只有13%来自可再生能源。全球工业领域总共消耗的能源主要由燃烧一次

能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产生,可再生能源做出的热能贡献仅占12%。预计

2023年至2028年期间,全球工业部门热能需求将增长16%。根据国际能源署的

相关报告,建筑的区域供热和制冷系统仍然主要依赖化石能源(约占总供热量的

90%)。2020年9月,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大幅度压减使用化石燃料。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3》,2022年全球太阳能风能发电装机容量

达到了220GW的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增长比率最大,分别

达到了37%和41%。为了提升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平衡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

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蓄热储能技术已成为新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响应国家新能源政策,提升新能源利用率,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中国

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与太阳能发电及制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合作,调研、分析了

中国蓄热储能行业发展情况。主要工作有:对蓄热储能技术进行调研、归纳、对

比分析;查找、归纳了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蓄热储能技术的政策以及相关标准;

分析了全球蓄热储能技术利用现状、各类技术的特点;立足蓄热行业的上游、中

游和下游,从蓄热设备、相变材料等方面分析了产业链情况;介绍了蓄热储能项

目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讨论了中国蓄热储能技术的趋势、机遇和挑战;提供了中

国蓄热储能发展的建议。

由于时间紧、调查范围广,工作团队掌握的资源有限,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

者批评指正。

编制组

2024年5月

1

目录

1.概述5

1.1蓄热储能发展历程5

1.2应用价值8

1.2.1平衡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9

1.2.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0

1.2.3高灵活性12

1.2.4助力双碳13

2.型式分类16

2.1显热蓄热储能16

2.1.1显热蓄热方式17

2.2潜热蓄热储能19

2.2.1潜热蓄热储能材料20

2.2.2潜热蓄热储能方式25

2.3热化学蓄热储能28

2.3.1吸附/吸收蓄热储能29

2.3.2化学反应蓄热储能31

2.4其他34

2.4.1复合蓄热储能34

2.4.2物理吸附/吸收蓄热储能34

3.政策与标准36

3.1中国蓄热储能支持政策36

3.2其他国家蓄热储能支持政策39

3.2.1美国39

3.2.2欧盟40

3.2.3日本43

3.2.4加拿大44

3.2.5澳大利亚44

3.3中国蓄热储能标准44

3.4其它国家蓄热储能标准45

4.蓄热储能市场47

2

4.1市场概况47

4.2蓄热储能技术对比分析51

4.2.1三种蓄热储能技术对比51

4.2.2多种蓄热储能技术对比54

5.蓄热储能技术应用领域以及案例56

5.1以热源为分类的应用58

5.1.1谷电蓄热储能58

5.1.2可再生

文档评论(0)

std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