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模拟题(解析版)(1).docx

精品解析:2024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模拟题(解析版)(1).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

1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氮气 B人体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C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氧气,该过程没有氮气参与,故A错误;

B氧气能够支持呼吸,所以人体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增多能够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故C正确;

D稀有气体不易和别的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性质稳定,故D正确;

故选A。

2食品包装袋中常有一个小纸袋,标有“石灰干燥剂”字样,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干燥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食用 B能与水反应 C属于盐类 D能吸收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灰干燥剂为氧化钙,氧化钙不能食用,故A错误;

B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且反应过程中生成大量的热,故B正确;

C氧化钙是由氧元素和钙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金属氧化物,不是盐,故C错误;

D氧化钙和氧气不能反应,所以不能吸收氧气,故D错误;

故选B。

3化学与生产生活环保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随意丢弃聚乙烯塑料不产生污染

C强热使煤焦化属于化学变化 D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装置;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

B聚乙烯塑料是塑料,很难降解,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错误;

C隔绝空气强热使煤焦化产生了煤焦油焦炭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维生素D有助于吸收钙,钙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正确;

故选B。

4“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物质不可能再细分 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

C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D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以决定物质的用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化学变化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重连,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释放能量,所以会有能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在“做实验”中“学化学”离不开仪器。废铜回收利用,可先高温灼烧,再加酸溶解。高温灼烧选用仪器是

A锥形瓶 B烧杯 C集气瓶 D坩埚

【答案】D

【解析】

【详解】A锥形瓶加热要在底部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不能高温灼烧,不符合题意;

B烧杯加热要在底部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不能高温灼烧,不符合题意;

C集气瓶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

D坩埚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高温灼烧,符合题意。

故选D。

6“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下列有关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钠原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 B一个钠原子变成钠离子失去1个电子

C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钠呈+1价与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原子核外共3层电子,第一层2个电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1个电子。A正确。

B一个钠原子变成钠离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变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B正确。

C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所以C错。

D钠原子的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化合物时,易失去1个电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化合价为+1价。所以钠呈+1价与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7科学探究,其乐无穷!向静置的Ba(OH)2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美丽的颜色,振荡后逐渐滴加稀硫酸,并静静观察,会看到神奇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滴加酚酞试液后液滴周围变红,并逐渐扩散开来

B开始滴加稀硫酸,液滴处红色瞬间消失复又变红

C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中沉淀保持不变但pH增大

D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色,故加入酚酞后液滴周围变红色,然后因为微粒在不停的运动,所以红色逐渐扩散开,故A正确;

B开始滴加稀硫酸,液滴处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红色瞬间消失;然后因为氢氧根离子不断运动到液滴处,液滴处溶液呈碱性,遇到酚酞又变红,故B正确;

C继续滴加稀硫,硫酸钡沉淀质量逐渐增大。当氢氧化钡恰好完全消耗时,沉淀量达到最大,继续滴加稀硫酸时,溶液中沉淀保持不变。但是此时溶液中硫酸逐渐过量,溶液呈酸性,所以pH逐渐减小,故C错误;

D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C。

8已知:温度超过35℃时,NH4HCO3开始分解,其溶解度表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10

20

30

NH4HCO3溶解度(g/100g水)

119

158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