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计算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V0.7.08-20230424.pdf

2-计算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V0.7.08-20230424.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学科课程思政

教学指南(V0.7.09)

计算机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

2023年4月24日

顾问

陈国良(深圳大学);李廉(合肥工业大学)

共同主席

董荣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古天龙(暨南大学);殷建平(东莞理工学院)

执行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志强(深圳大学);王浩(合肥工业大学);邓明森(贵州财经大学);刘刚(中

国地质大学,武汉);时阳(高等教育出版社);吴黎兵(武汉大学);范辉(山

东工商学院);郝兴伟(山东大学);翁彧(中央民族大学);黄晓涛(华中科技

大学);常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韩飞(中国计算机学会);魏振刚(中国海

洋大学)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红(大连海洋大学);王力(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王若宾(北方工业大学);

王春枝(湖北工业大学);石元泉(怀化学院);石云(六盘水师范学院);冉娟

(天津仁爱学院);曲大鹏(辽宁大学);刘仕筠(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刘建华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刘亮龙(桂林学院);李兰(青岛理工大学);李超(广

州大学);吴亚东(四川轻化工大学);吴光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吴其林(巢

湖学院);沈岚岚(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张光华(河北科技大学);赵冬梅(河

北师范大学);姜瑛(昆明理工大学);钱程东(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敬

阳(北京化工大学);彭德巍(武汉理工大学);蒋丽平(昌吉学院);谢夏(海

南大学)

计算学科的课程思政,需要明确其知识层次的定位,总体的结构,面向学科

的思维方式,课程思政包含的科技伦理、大国工匠精神和品行元素,中国学者的

成果,中国学者的声音,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重要的国产软硬件产品,以及课

程(案例)的评估方法等。课程思政要从学科的科学问题出发,追求有灵魂的卓

越,要让思想的光芒照亮同学们前行的脚步。

一、计算学科课程思政的知识层次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教(2020)3号,简称《指导纲

要》)对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即关注学生科学思维,科学伦

理,工程伦理,大国工匠的培养。

学科知识层次大致可以分为顶层,中间层和底层(如图1所示)。顶层由大学

的思政课程支撑,底层为具体的学科知识,也就是俗称的“顶天立地”。但我们

常忽视了中间层次的内容,这些内容以往常隐藏在顶层和底层之中,没有被系统

的采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整理出来,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

导纲要》的要求,这个层次其实正是专业课程思政要关注的内容。对于计算学科

的课程思政,其知识层次当然要定位在计算学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要起到承

上启下的作用。

图1学科知识层次图

二、计算学科课程思政的总体结构框架

1989年1月,ACM和IEEE-CS联合任务组在《ACM通讯》上发布的“计算作

为一门学科”报告认为,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学科中的

抽象、理论和设计要解决的都是计算中的“能行性”和“有效性”问题。相对而

言,计算机科学注重理论和抽象,计算机工程注重抽象和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居中。因此,不能简单地将计算学科归属于“理科”还是“工科”。本虚拟教

研室认为,计算已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计算学科范畴,处于跨学科的中心地位,计

算目前的核心内容主要分布在我国学科分类中的理科和工科两个学科门类之中。

因此,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科学思维和科技伦理

的培养作为本虚拟教研室的根本,将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计算,即计算模

型的构建、实现与理论支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最大的课程思政元素。

根据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国科协2008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加

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08〕197号)文件,已明确科学思维

是创新的灵魂。文件写道,科学思维不仅是一切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起点,而

且始终贯穿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全过程,是创新的灵魂。

为便于操作,本虚拟教研室将计算学科专业课程思政中的科学思维,拆分为

可评估、可衡量、可检验的抽象、

文档评论(0)

181****5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