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汇报人:日期: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及传播途径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01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病毒病,主要通过灰飞虱等昆虫传播,也能通过病株之间的接触传播。传播方式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时间通常在玉米苗期至成株期之间。发病时间高温干旱的环境容易导致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此外,播种期、种植密度、土壤肥力等也与该病的发病有关。发病条件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特点

植株矮化叶片变形雄穗发育不良雌穗结实不良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染玉米粗缩病的植株通常比健康的植株矮小,叶片浓绿,节间缩短。感染粗缩病的植株叶片通常会出现变形,如叶片变厚、变窄,叶色变深等。感染粗缩病的雄穗花序短小,花粉量少,甚至完全不能形成花序。感染粗缩病后,雌穗结实率低,籽粒稀少,且籽粒常常不饱满。

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在小麦和禾本科杂草中越冬,第二年通过灰飞虱等昆虫传播给玉米。传播途径气候条件种植管理高温干旱的环境有利于病毒的繁殖和传播,因此降雨量和湿度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有重要影响。播种期、种植密度、土壤肥力等种植管理因素都会影响玉米粗缩病的发病。030201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

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及传播途径02

该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毒(MRDV)玉米、小麦、谷子、高粱等作物以及马唐、稗草等杂草。寄主植物玉米粗缩病的病原

主要靠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病原体在虫体内越冬,翌年再传播给玉米等寄主植物。灰飞虱玉米种子本身不携带病毒,但可能通过带毒的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种子农事操作(如耕作、播种、收获等)过程中,如未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能造成病毒的人为传播。农业活动玉米粗缩病的传播途径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03

选种抗病品种不同品种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有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品种,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调整播期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适当调整玉米播期,使玉米苗期避开蚜虫和灰飞虱的迁飞高峰,降低发病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农业防治

使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如呋喃丹、吡虫啉等,可有效预防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拌种在玉米苗期喷施杀虫剂,如吡虫啉、啶虫脒等,以消灭传播病害的蚜虫和灰飞虱。喷药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调节剂,可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症状。喷施调节剂药剂防治

利用寄生性天敌如蚜茧蜂等,以减少蚜虫和灰飞虱的数量,降低病害传播的风险。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苏云杆菌等,对杀灭害虫和预防病害有一定效果。使用生物农药生物防治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评估04

产量恢复观察施药后玉米产量的变化,以评估药剂对产量的恢复效果。生长状况比较施药后玉米的生长状况,如株高、叶片数等,以评价药剂对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病毒抑制率通过比较施药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评估药剂对病毒的抑制效果。防治效果评价标准

123不同药剂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药剂种类施药时间的选择对防治效果有很大影响,过晚或过早施药都会影响防治效果。施药时间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防治效果。环境条件防治效果影响因素

选择高效药剂选择针对玉米粗缩病的高效药剂,确保防治效果。科学施药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和气象条件,科学确定施药时间和方法。强化田间管理采取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防治效果提升措施

结论与展望05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病害,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和茎秆。粗缩病的症状包括叶片短粗、僵直、浓绿,叶背脉凸起,茎秆短粗、脆硬,生长缓慢,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不能正常抽穗。粗缩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灰飞虱等昆虫传播,因此防治粗缩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杀灭虫源、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等。研究结论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玉米粗缩病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基础,为抗病育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针对玉米粗缩病的生物防治方面,可以深入研究微生物菌剂、植物提取物等生物制剂对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通过研究不同生态区域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和流行趋势,可以更好地制定防治策略和技术措施。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可以引进和借鉴国外在玉米粗缩病防治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展望

THANKS感谢观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67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