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文本阅读第一课(讲义)(原卷版).docx

信息类文本阅读第一课(讲义)(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41/NUMPAGES41

第01讲信息类文本阅读第一课

目录TOC\o1-3\h\u

01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1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6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15

04热考题型·解题策略 25

05真题感悟·命题洞见 30

【高考评价体系解读】

信息类文本阅读是历来高考的必备文本,主要包含论述类和实用类两类文本表现形式。高考信息类文本考查的是考生对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重点在于获取关键信息、梳理文本逻辑结构及对有效信息的运用与探究。我们需要在熟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评估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意识和信息来源,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的观点,或呈现更客观的事实;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在内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对有关问题形成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提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等。

【考查趋势分析】

近几年来,信息类文本阅读的材料总体呈现单文本和多文本两种形式,总字数在1700字左右。文体主要包括政论文、学术论文、著作,时评,书评;内容上,学术性和科普性强,考查学生辨别信息、迁移运用的能力。

从命题设计来看,新高考信息类文本重视简答题的考查,难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考查重点是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从材料中迅速检索信息、概括信息、分析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考查难点在于理解文本的结构、观点并迁移运用。

新高考卷的信息类文本由全国卷的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整合而来,主要呈现出以下命题特征:一是形式上多文本与单文本交替出现,增加了“文字材料十图表材料”的组合;二是选材上重视学术论文和著作;三是内容上兼顾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四是突出真实情境的设置,重视文本信息的迁移运用。

从高考命题指向来看,选择题和简答题的考查侧重各有不同,接下来将从两类题型的考查侧重进行分析:

选择题的考查侧重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的检索定位;二是论证的逻辑分析;三是作者文中观点、方法的迁移推理。

简答题主要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信息的筛选、整合、理解、分析和概括。表现为要点概括、思路梳理等,并能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二是关系(观点与材料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分析。表现为对语句或论据的作用分析;三是材料观点态度的把握,以及对观点的推理、质疑和迁移应用。表现为运用材料中的观点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

【选材内容分析】

考情小结

①形式上,有组合式非连续文本和独立成篇的连续文本两种形式。

②文体上,有学术论著、读后感、论文、科普等。

③题材上,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创新、美学的不同表现形式、社会生活现象、历史地理学、生物科普等。

④分值上,从题目分数的分布来看,两套新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Ⅰ总分呈现出17分/19分的规律,也就是主观题是4+4/4+6的模式。分数的变化也意味着难易度的变化。

⑤创新变化:新课标I卷现代文阅读I《后真相时代》回扣教材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新课标II卷现代文阅读1与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相关联,其中第1题B项提到的毛泽东《调查的技术》一文,正是第四单元的学习资源。这些都是部编教材的新增内容。

2025年备考策略

1.注重课堂学习,深化相关知识储备。

以教材为本,开发文本阅读资源,从根本上转变以往对教材内一些所谓“用不到”“没有用”的篇目不够重视的态度,要重视对教材中与信息类文本相关的知识的储备,如充分积累科普、传记、新闻、报告文学等文章的文体知识,并把它们有效迁移到解答信息类文本试题的实践中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提取文章有效信息,把握作者意图,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与主题相关的一系列文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阅读视野,增强他们的语感,培养他们与文本的“默契”能力。

2.关注时代和现实生活,加强学术性文本阅读。

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科技发展新动态。加强具有学术性的、有深度的、有逻辑性的文章的阅读训练。新教材中《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内容的设置,提示在教学中要重视读懂学术类文本的能力的培养。要以文本特征为支点,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并系统归纳文本类型,构建基础知识框架,以形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常规训练,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训练要切实在“快”和“准”上下功夫。可以限定阅读时间,提高阅读速度;定时检查,提高阅读的准确度;细心引导,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逻辑的严密性;寻找合适路径,积累实战经验,如明确题型和选项的考查角度,抓文段之间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书籍、案列评析、合同PDF、医学电子书、教学设计、课件、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