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T 521.1-2024《粗铜、黑铜、阳极铜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docx

YST 521.1-2024《粗铜、黑铜、阳极铜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77.120.30CCSH13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521.1—202X代替YS/T521.1-2009,YS/T716.1-2009,YS/T1230.1-2018

粗铜、黑铜、阳极铜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Methodsforchemicalanalysisofblistercopper,lowgradeblisterand

copperanodeslime—

Part1:Determinationofcoppercontent

(报批稿)

202×-××-××发布20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I

YS/T521.1—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为YS/T521《粗铜、黑铜、阳极铜化学分析方法》的第1部分。YS/T52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第2部分:金和银量的测定火试金法;

——第3部分:砷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和溴酸钾滴定法;——第4部分:铅、铋、锑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5部分:锌和镍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6部分:砷、铅、铋、锑、锌和镍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本文件代替YS/T521.1—2009《粗铜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铜量的测定碘量法》、YS/T716.1—2009《黑铜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铜量的测定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和YS/T1230.1—2018《阳极铜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铜量的测定碘量法和电解法》。与YS/T521.1—2009、YS/T716.1—2009和YS/T1230.1—201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标准的范围,更改为“本文件描述了粗铜中铜量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阳极铜、粗铜和黑铜中铜含量的测定,方法1碘量法测定范围:80.00%~99.70%;方法2电解法测定范围:97.40%~99.80%。”(见第1章,YS/T521.1—2009、YS/T716.1—2009、YS/T1230.1—2018的第1章);

b)更改了碘量法的测定方法,增加了溶解不完全时,加入溴和盐酸以及残渣的回收补正(见第4章,YS/T521.1—2009和YS/T1230.1—2018的第2章);

c)更改了电解法的测定方法,适用于阳极铜、粗铜(见第5章,YS/T1230.1—2018的第3章);

d)更改了黑铜中铜含量的测定方法,由“硫代硫酸钠滴定法”修改为“碘量法”(见第4章,见YS/T716.1—2009);

e)删除了质量保证和控制的内容(见YS/T521.1—2009和YS/T716.1—2009的第8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福建紫金矿冶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北方铜业有限公司、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西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东有限公司黄埔分公司、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合通用(青岛)测试评价有限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黑龙江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山东中金岭南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静、胡晓帅、潘晓玲、王洋、杨柏华、林韶阳、黄春琴、徐晓艳、任利华、孟萌萌、谭秀丽、罗娟、谢云燕、龙秀甲、赵勇、熊梅瑜、李鸿英、骆有健、栾海光、吕长宽、栗生

II

YS/T521.1—202X

辰、李冬梅、刘晓玲、夏兵伟、施昱、薛婷婷、梁菊敏、沈显丽、昝敏娇、乔小芳、芦倩、李野、田佳、武玉艳、谭红娟、李铸铁、王劲榕。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YS/T521.1—2009,1985年首次发布为GB5120.1—1985,1995年第一次修订,2006年第二次修订为YS/T521.1—2006,2009年第三次修订;

——YS/T716.1—2009,2009年首次发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