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分区.doc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7/NUMPAGES31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分区

TOC\o1-3\h\z\u

第一部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概述 2

第二部分人口承载力分区指标选取及评价 5

第三部分土地承载力分区调控机制 8

第四部分水资源承载力分区优化配置 11

第五部分能源承载力分区供需平衡分析 16

第六部分生物多样性承载力分区保护策略 20

第七部分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演变规律 24

第八部分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区规划实施 27

第一部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概述

关键词

关键要点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评估应从整体出发,考虑资源环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全面分析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2.可持续性原则:评估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考虑资源环境的长期承载能力,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

3.动态性原则:评估应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动态变化,及时监测和调整承载力,以适应自然资源的更新和环境条件的改变。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的方法

1.定性评估法:通过分析资源环境现状、问题成因、发展趋势等信息,从定性角度对承载力进行评估。主要方法包括专家咨询法、调研法、SWOT法等。

2.定量评估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利用统计方法,从定量角度对承载力进行评估。主要方法包括资源利用模型、生态足迹法、投入产出法等。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概述

一、承载力概念及评价指标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区域内资源环境能够长期稳定支持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评价指标包括:

*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供给能力。

*环境承载力: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容量。

*社会承载力:人口、社会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水平。

二、评估方法

1.指标法

以指标体系为依据,定量评估各个承载力指标,并通过公式或模型计算综合承载力。常见的指标法有:

*生态足迹法:计算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产生量,与地球生态系统容纳能力比较。

*环境压力指数法:基于环境影响因子和环境状态因子,计算区域内环境压力指数,评价环境承载力。

*综合承载力指数法:综合考虑资源、环境和社会指标,构建综合承载力指数,评价区域整体承载力。

2.模型法

建立经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型,模拟区域可持续发展情景,预测不同发展模式对承载力的影响。常见的模型法有:

*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承载力系统视为一个动态反馈系统,模拟其变化规律。

*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和资源消耗情况,预测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

*空间分析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承载力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

3.综合法

综合采用指标法和模型法,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常见的综合法有:

*指标-模型集成法:将指标法确定的承载力指标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利用模型模拟承载力变化。

*情景分析法:设定不同的发展情景,利用模型预测不同情景下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和临界点。

*多尺度评价法:从区域、流域、县域等不同尺度进行承载力评价,综合不同尺度的承载力限制因子。

三、分区原则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结果,将区域划分为不同承载力等级的分区,指导区域发展。常见的分区原则有:

*区域差异原则:考虑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环境特点和发展水平差异。

*可持续原则:分区应确保区域内资源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协调发展原则:分区应平衡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公众参与原则:在分区过程中应征求公众意见,尊重公众对承载力的理解和诉求。

四、应用价值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和分区为区域规划、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发挥以下作用:

*引导合理开发:识别区域内资源环境限制因子,引导开发活动避开敏感区域或超载区域。

*控制环境污染: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产业布局规划,控制区域内环境污染水平,保障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可持续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的产业,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维护区域安全:综合评价区域水资源、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等,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维护区域社会稳定。

第二部分人口承载力分区指标选取及评价

人口承载力分区指标选取及评价

1.指标选取原则

人口承载力分区指标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适用性:指标应与人口承载力的概念相符,能够反映人口对环境的影响。

*可获取性:指标数据应易于获取,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可行性。

*敏感性:指标应对人口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捕捉人口承载力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