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分析综合.ppt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分析综合;高考文言选段的特点

分析近年来的高考文言选段,不难发现这些规律:

1.从体裁上说,选文大多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

2.从内容上说,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

;根据所选文章的体例特点,在考试前集中复习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的对策有:

一、归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常见的职官变动词语有这样一些: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辟、荐、举、拜、除、授、起、擢、拔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转、调、徙、补、改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缺职;

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领、署、权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任;担任;

权:暂代官职。;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左迁:降职;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例如,①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1996年高考);②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高考);③主(掌管):“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兵。”(勃:人名。《史记·吕太后本纪》)

;二、了解一些常见职官词语的含义。在其位,谋其政,知道了某种官职的具体含义就能够推知选文中人物的适当言行。举例说明:;可见,适当了解一些常见官职的含义是必要的。下面进行一些归类:

1、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2、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3、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掾(yuà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2001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步骤

对这种传记选段的阅读,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文段的梗概,知道叙事的脉络;二是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能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在这两点之外,还附加有找出题目中与原文相抵牾的地方。总起来说,阅读应该围绕“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一个主干来抓信息要点。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阅读:;第一步:整体阅读

先利用好最后那道题,再整体阅读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那么通过看最后一题,就能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一遍,往往事半功倍,全文内容马上会成竹在胸。

特别提示:1.应该尊重原文,不可以偏概全。

2.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不要

在个别词句上纠缠。;文言史传文阅读

;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画出层次或作上起始记号)

四是品格。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画出信息,注意结合历史事件分析)

;第二步:细读题目

1、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正确项。

特别提示:要善于联系已有知识,实现知识迁移。

;第三步:重读全文。

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这一步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特别提示:此法是经过许多学子高考实战检验而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有效的应试方法。熟练运用,可少走很多弯路。切记!

;分析概括题;第一点

与原文不符,肆意篡改;第二点

把此人(时、地、官、事等)改换成

彼人(时、地、官

文档评论(0)

宋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