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4分析和总结分析和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4

案例名称:镇政府为何给企业发用工补贴?

——析论地方政府的就业政策

案例来源:根据《华东新闻》2004年5月9日徐锦庚的文章编写案例内容

为鼓励镇属企业招收本镇劳动力,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规定,企业凡是通过镇劳动力市场新招收慈城镇籍的大龄劳动力(即男性在40~59周岁、女性在35~54周岁),并且劳动用工合同签订时限在1年以上的,在劳动力市场备案后,每招收1人,镇政府就一次性奖励企

业500元。

此政策白2004年4月实施后,慈城镇属企业和大龄劳动力纷纷叫好,镇劳动力市场骤然热闹起来,应聘者、招聘者和咨询者接踵而至,130多名大龄失业工人和被征地农民成为首批受益者。

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质疑声。一名镇干部对这项政策不以为然:企业招工,群众就业,是你情我愿的事。镇政府出台这项政策,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包办”的遗风,不值得提倡。

案例评析

慈城镇是宁波市的经济强镇,2003年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23元。该镇现有600余家民营企业和2000家个体工商户,共安置2.58万人当地劳动力就业.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85%,另外还吸纳8000多名外地务工者。但是,慈城镇现有9670名被征地农民和2200名下岗工人,其中多数为大龄劳动力。被征地农民已占农村人口的23.6%,由于他们长期从事农业劳动,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缺乏,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下岗工人占城镇劳动力的20.2%,多数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劳动技能单一,再就业的难度很

大。如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了慈城镇政府的一块心病。压力之下,镇政府支出了这一招,希望2004年能以此项政策推动解决2000人就业。

镇党委书记和镇长认为,如果目标实现,镇政府将兑现100万元的奖金。对乡镇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这项政策一举多得。全镇现有910户、1600名城镇和农村居民享受低保政策,年发放低保费达371.7万元。根据宁波市规定,城镇居民低保费由市、区各出一半,农村居民低保费由区、镇各出一半。为此,镇里每年要发放低保费55万元左右。低保政策固然能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但也容易滋生依赖思想。用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安置大龄劳动力,一是为大龄劳动力提供了一份稳定的职业,二是企业可以解决他们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三是可以鼓励困难群众自强自力,四是可以有效减少低保户的数量,减轻政府的负担。

公共部门有责任维持经济稳定,而经济稳定的目标之一就是充分就业。按照公共经济学理论,失业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对于摩擦性失业,政府应当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机制和劳动力流动的条件予以控制;对于结构性失业,政府应当加强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对于周期性失业,主要靠中央政府运用宏观调控政策,提高经济增长水平。

慈城镇9000多名被征地农民和2000多名下岗工人,主要属于摩擦性失业者和结构性失业者。镇政府把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看成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当值得肯定。虽然,通过奖励企业招工来消化,不是最完美的策略.但是.作为镇一级的政府,面对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劳动技能缺乏或单一的失业者.也难以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总体看,这一做法值得肯定。

案例讨论

镇政府只对招收本地工的企业进行奖励,不鼓励招收外地工。怎样看待这种地方保护主义政策?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