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达标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pdfVIP

期中达标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你所在的班级拟举“大美河南”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

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下面是一段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共5分)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河南形成了独①________(具俱)特色的中原文

化,而甲骨文、小篆、《说文解字》、活字印刷术等正是中原文化在历史的长

河中绽开的花朵。它们阐释着中原文化的奥②________(秘密)。中原文化

是河南宝贵的财富,文化的力量正在河南越来越多的领域勃发。河南近年来

频频因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而成为热门话题,河南正以年轻人③________(乐

此不疲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当代人的生活。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选择()(2分)

A.zhànchánlónɡB.diànchánlónɡ

C.zhànchǎnrónɡD.diànchǎnrónɡ

(2)语段中三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或词语?请工整地书写在横线上。(3分)

2.小豫想在下面一段话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8分)

吟诵古典诗文,赴一场传统文化盛宴。读“我寄愁心与明月,

①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感受李白对友人的

劝勉与安慰之情;读“夕阳西下,②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

感受马致远那无尽的羁旅飘零与惆怅凄楚;读“③__________________,江

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体悟大自然蕴含的生活真理;读“④

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体

会李益的思乡之情;读“峨眉山月半轮秋,⑥__________________”(《峨眉

山月歌》),跟随李白欣赏秋夜美景;读“⑦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学习孔子不取不义之财的

做人原则。

3.小豫在介绍家乡名胜的环节,给大家推荐了洛阳龙门石窟,请根据他的

1

推荐概括龙门石窟的特点。(3分)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

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

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

区。

龙门传说为大禹治水时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

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

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

像近11万尊。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

术变革的“里程碑”。

4.小豫搜集到一段关于河南小吃——豆沫的文字,整理时不小心把句子顺序弄

乱了,请你帮他选出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正确的一项()(3分)

河南人的早餐,除了胡辣汤,还有一碗豆沫。________豆沫距今已有3

000多年历史,被誉为“小吃中的活化石”。

①《史记·伯夷列传》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②他们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最终兄弟俩都饿死了。

③豆沫的起源,传说与商代的伯夷和叔齐有关。

④武王平定商纣暴乱后,天下归周,伯夷、叔齐却视为耻辱,坚持不吃周朝

的粮食。

⑤殷人感其气节,祭奠他们时把小米舂成粉,做成羹,放入青菜和捣碎的黄

豆沫儿煮熟,这就是“豆沫”了。

A.①④②③⑤B.③④②①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试卷课件免费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本人专注于初中语数英科的试题收集,并免费分享给有需要的的同学们。如果有个别试卷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人,告知试卷全称,本人将下架删除,敬请谅解!!!!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