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井冈山精神,锤炼党性修养——赴革命圣地井冈山接受党性教育心得体会.docxVIP

弘扬井冈山精神,锤炼党性修养——赴革命圣地井冈山接受党性教育心得体会.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弘扬井冈山精神,锤炼党性修养——赴革命圣地井冈山接受党性

教育心得体会

井冈山精神产生于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宏大实践。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随后在井冈山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到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前后历经两年四个月。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脚踏实地、敢闯新路,灵魂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基石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近期,我作为20XX年市管干部进修二班的学员,怀着朝圣之心、仰慕之情赴革命圣地井冈山接受党性教育,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党性的锤炼。

一、记住了三句刻骨铭心的话

第一句是红军的后代刘松柏老师在课间和我们学员交流时说的话。她感慨地说:“我们在人间,先辈在云间,人在做,天在看。”我们要好好珍惜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革命成果,时刻保持一颗对党、对人民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先辈们在云间看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第二句是看电视剧《井冈山》登记的,朱德同志面对中央和湖南省委特派员周鲁只会生吞活剥执行上级的指示还一脸趾高气扬,他悲愤地说:“什么是威信,不是摆架子,不是恐吓人,而是看他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这句话深深告诫我们,干部的领导岗位是组织发文任命的,但是否具备胜任岗位的真本事,还得靠自己虚心学习,心系群众,勤奋工作,做一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用成果回报组织的关怀和厚爱。

第三句是阅读毛泽东同志撰写的《井冈山的斗争》那篇不朽著作提到的,“这样冷了,很多战士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参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因此,兵士也不怨恨什么人。”官兵全都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当领导的只有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下属才会跟着你干,群众才会拥护我们。

二、留下了三个难忘的画面

第一个画面是朱毛的挑粮小道。红军为守住井冈山,必需备足粮食。担粮一个来回要走30多公里的路,山高路陡,还会遇到敌人攻击。朱德同志当年45岁了,虽然是首长但他仍然坚持挑粮。行走在陡峭的挑粮小道上,空手来回仅1公里多,学员们大多已是气喘吁吁……重走这条狭窄的小道,我内心感受到了先辈脚板留下的余温。

第二个画面是朱毛会师的握手。毛泽东同志为完成与朱德同志在井冈山会师的愿望,之前,他所遭受的两个人生重大打击,那是常人无法承受的。一是他带着队伍上井冈山被中央误会为革命逃跑主义,上级特派员上山传达时,宣布中央已确定免去他中央候补委员职务,并开除他的党籍(开除党籍系传达有误);二是得知爱人杨开慧被反动派杀害的噩耗,三个儿子还下落不明。但他仍然顾全大局,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擦干眼泪,又投入到战斗的一线。想起这幅画面,我感觉自己有一种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升华。

第三个画面是张子清师长献盐。受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他脚踝子弹取不出来,正在发炎。但他不顾个人安危,把分给他用于伤口消毒的一点食盐节约下来,献给了病入膏肓的重伤员。一个共产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张子清伤口感染牺牲时年仅28岁。比照张子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我找了差距,自身精神境界的差距。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入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与收获。这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三、人生航标竖起了三面镜子

第一面镜子是老红军曾志的坚持原则。一个党的高级干部为解决失散多年儿子的居民户口问题,坚定不向地方政府开口。当个人的私利与党的政策相抵触时,一生坚守底线,带头维护党的形象和党的政策严格性。红军老战士曾志,不仅形象美,坚持原则的党性更美。

第二面镜子是老将军甘祖昌的无私奉献。他不贪恋曾经的高位,根据自己身体的条件,主动要求回到农村,干出了业绩,活出了精彩。他每天自省:所做的工作是对自己有利,还是对群众有好处。群众在党员干部心中的重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重量就有多重。甘祖昌老将军还把无私奉献、心系群众的良好家风代代相传,令人鄙视!

第三面镜子是江西干部学院的敢于创新。要把自己的思想灌进别人的脑袋那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尤其在当前人们的思想趋向多元化的背景下,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就更高了。江西干部学院教学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教员一专多能,连学院的保安、厨师都当起了讲台的嘉宾、舞台的演员,可谓是全民齐参与。他们讲得让人入耳入心,演得叫人心潮澎湃,的确是在专心把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并使之与时俱进。

文档评论(0)

153****25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