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绪言

实习区概况

秦皇岛市石门寨地质教学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全名为“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区内外交通十分方便,京沈高速公路、102国道、205国道、京—秦、大—秦、京—山铁路横贯东西,秦—青公路、地方铁路、祖山旅游公路纵贯南北。

图1-1石门寨地区交通位置图

实习所在的石门寨地区,为一南北向延伸的低山丘陵地区。北、西、东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仅南面向渤海开口,名为“柳江盆地”。高山主要由上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组成,低洼的丘陵和平原由上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构成;而在地质构造上,则形成一个西翼陡东翼缓的比较宽缓的向斜构造,故名“柳江向斜”。前者是地貌形态,后者为地质构造概念。故又通称为“柳江向斜盆地”。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河谷海拔70米左右。它流向东南,在山海关以南流入渤海。最高的山峰为盆地中部偏北的老君顶,海拔为493.7米;盆地的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区山高坡陡的地方,一般海拔在400米以上。

图1-2柳江向斜与地貌关系图

由于第三纪以来气候湿热,在石灰岩发育地区形成喀斯特地貌,在本区留下了施压、象鼻山、落水洞、溶洞等。

内动力作用对本区的地貌也有着很深远的影响。由于新构造运动,使本区形成了多级河流阶地、多层溶洞和多级海蚀阶地等地貌。

本区处于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之间,据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698.5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七十,山洪也集中在这个时期。由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每年的5-10月份,尤其是7-8月份,渤海碧波荡漾,海风习习,气候湿润凉爽宜人,日平均气温仅23.6℃。据统计资料,日最高气温超过30℃者平均每年不超过8天。

实习区工农业并重,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山坡多种植果树,尤以桃树,杏树较多。工业以采掘业为主,有煤、铝土矿、建筑石材以及水泥原料等。其中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为无烟煤,局部为劣质煤,总储量2—3亿吨。本地区多以奥陶系亮甲山组灰岩和寒武系张夏组灰岩为原料烧制石灰。

实习基本情况

本次实习为期23天(8.2——8.24),我们在XXX老师的带领下对秦皇岛石门寨地区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地质实习工作。通过实习,了解了野外工作的方法(罗盘的多个用途、野外露头的识别与观察);熟悉了地质点的纪录规范;学会了实测剖面的方法与步骤;步学会了对地质现象的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工作;完成了指定地区的实测剖面图、综合柱状图及地质填图。

(表1-1:综合实习路线安排)

地层

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而侏罗系属濒太

平洋火山活动带。除普通缺失中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系,白垩系及第三系以外,其他时代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缺失中元古界的长城系、蓟县系和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的下马岭组),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明显,化石丰富,很具有代表性。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石炭统,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其中第四系分布最广,其次是中生界,其他时代地层则零星分布。地层顺序及其接触关系见表2-1和附图中的综合柱状图。

表2-1柳江盆地地层简表

本区地层从老到新简述如下:

一、上太古界

主要是混合花岗岩,属变质岩,以鸡冠山为例,在张岩子村西也有较好的出露,在岩性上与岩浆岩成因的花岗岩极为相似。成分有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岩石呈肉红色,块状构造,隐约可见片麻理,部分因出露地表而风化成米粒状。(矿.278)

二、上元古界

(一)青白口系:

长龙山组(Qc):91m,主要为石英砂岩,砂质纯净,石英含量很高,可见大块石英颗粒,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岩石呈白色,灰白色等。该组是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地层,沉积不整合覆于上太古界绥中花岗岩之上,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部张岩子—东部落和南部鸡冠山等地,以张岩子村西剖面最好,可见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含砾石,海成波痕和各种交错层理(板状、羽状交错层理等)发育,含海绿石,指示其为滨海相与浅海相沉积。长龙山组砂岩可见砂岩与泥页岩的两组韵律。在第二个旋回中的泥岩含有粉砂质,经变质作用成为粉砂质板岩,俗称“龙板”。本组属典型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景儿峪组(Qj):28m,为灰白色薄板状泥灰岩和灰岩。本组中的泥岩含钙质,经变质作用可形成钙质板岩,称为“景板”。本组地层主要分布在张岩子—东部落一带,顶部为蛋青色薄层泥灰岩夹薄层紫红色泥岩,泥灰岩细腻性脆,易于辨认,是本组与上覆府君山组分界的标志。本组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具大型浪成波痕,海相特征明显,因此

文档评论(0)

liwenf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