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练习:第四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时提升作业 十 .docxVIP

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练习:第四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时提升作业 十 .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7—1949年)

(45分钟85分)

选择题12小题,共48分;非选择题2小题,共37分.

考点一抗日战争(5年7考)

1。(2017·河南百校模拟)1936年,在陕西“剿共”前线的东北军与西北军首先与工农红军达成抗日停战协定,同年秋,在山西阎锡山也与工农红军建立了特殊关系。这反映了()

A。政府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团结抗战局面形成

C。抗日力量逐渐得到发展

D。国共开始局部合作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东北军与西北军首先与工农红军达成抗日停战协定”“阎锡山也与工农红军建立了特殊关系,说明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分化,赞成抗战的力量不断壮大,故C正确。

2。1938年11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的战略。国民党此举意在()

A。粉碎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

B。塑造政府积极抗战的形象

C.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汲取中国共产党游击战术的经验

【解析】选A。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为支持长期战争,日本采取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策略,此时国民党提出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目的就是要粉碎敌人的这一企图,故A正确;在抗战的初期国民党已经体现出了积极抗战的态度,故B错误;抗战时期,领导权属于国民党,故C错误;汲取中国共产党游击战术的经验过于片面,故D错误。

3。(2017·孝感高三第一次模拟)1938年底,国民政府在军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转变,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这反映出国民政府

()

A.放弃了片面抗战军事路线

B。军事方针受到中国共产党抗战政策的影响

C。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

D.企图压缩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发展空间

【解析】选B。题干中“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相似,体现出其军事方针受到中国共产党抗战政策的影响,故B正确。

4。1940年9月12日,《力报》刊登文章指出:担应华北出击的主力部队在装备方面及军事技术训练方面都不及一般部队

A。批评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B.肯定了中国共产党持久战的正确性

C.说明了国共合作抗战的重要性

D。赞扬了百团大战的重大功绩

【解析】选D。据材料“以劣势装备在敌人统治比较巩固的华北予敌重创”可知,评论肯定了百团大战的重大功绩,故D正确。

5。(2017·潍坊模拟)蒋介石日记的摘录:1938年3月24日:“此时将到可和可战时期,不难转入主动地位。戒之慎之,勿失战机。”3月28日:“视察沿路人民生活与行动之幼稚及军人精神与行动之散漫,时起不能久战之意。”

A。国民政府准备向日本妥协投降

B。国民党认为中方已取得绝对优势

C。国民政府已做好持久抗战准备

D。反映了中日双方力量的复杂较量

【解析】选D。材料中蒋介石对抗战态度的变化说明当时中日双方之间的复杂较量,故D正确.

【拓展延伸】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1)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2)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4)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采取绥靖政策,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6。蒋介石曾在嘉奖前线的密电中说:“……李长官、李副长官并转所属各总司令、各军团长、各军师长:O密: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彼顽敌……胜利足为表征.”与蒋介石嘉奖电文相关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解析】选C。依据材料,与蒋介石嘉奖电文相关的战役应该是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而且取得胜利。淞沪会战最终以失败告终,故A错误;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故B错误;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

文档评论(0)

155****3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起交流学习一起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