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届吕梁市重点中学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
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儒林外史》——讽刺小说——吴敬梓——明代
B.《荷叶·母亲》——散文诗——冰心——谢婉莹
C.《蝉》——法布尔——昆虫学家——英国
D.《资治通鉴》——纪传体通史——司马光——史学家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8年夏天,是英国10年来最炎热的一个城市。
B.对信誉品牌来说,通过建立品牌与个人之间的联系是极其困难的。
C.经过近20多年的不懈研究和持续关注,他已经成为该领域的权威专家。
D.家里有小孩的人都知道,其实三五岁的儿童哪一个不是天才。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的人生信念。
A.尽善尽美出类拔萃清新脱俗
B.炉火纯青脱颖而出清新脱俗
C.炉火纯青出类拔萃超然达观
D.尽善尽美脱颖而出超然达观
4.下列作家、作品、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泊秦淮》——杜牧——唐代
B.《相见欢》——李清照——南宋
C.《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
D.《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代
5.诗、文名句填空。(请注意:(1)~(6)题为必答题;(7)~(10)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___。(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__________________,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___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6.某班将开展“《水浒传》连连看”名著阅读活动,欢迎你参加。
(1)(争做介绍者)
走过数个山坡,见一座大松林,一条山路。随着那山路行去,走不得半里,抬头看时,却见一所败落寺院,被风吹得铃铎响。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旧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字,都昏了,写着“瓦罐之寺”。又行不得四五十步,过座石桥,再看时,一座古寺,已有年代。入得山门里,仔细看来,虽是大刹,好生崩损。
请向同学作简要介绍:这段材料写的是谁来到了“瓦罐之寺”?接下来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2)(水浒英雄论)活动将举办“我看水浒好汉”的即兴演讲。请你从几位好汉中任选一位,以他们的故事为论据证明下面观点。
读《水浒传》,既要欣赏好汉门身上的英雄性和豪侠气,又要看到他们英雄行为背后的暴力性和非人道。
二、阅读
7.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修(欧阳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①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②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③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