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10 古诗三首 第2课时 教学设计.pdf

【大单元】10 古诗三首 第2课时 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六年级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时2序号2

古诗是汉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丰,言少意深,具有与生俱来的模糊性、灵

动性、形象性和情感性,为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的解读提供了广阔

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古诗这一特点和优势,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

法和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

对古诗的整体感悟和欣赏水平。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和谐、

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一段真实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力求通过对话使学生学会品词析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通过对

话,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在自主吟诵中加深对古诗意境的体验;通过对话

,使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闪现出创新的火花;通过对话,使学生陶冶性情

内容,感受到古诗的艺术魅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

分析

《竹石》这首诗是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中的一首古诗,它是一首托物言志

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竹石》

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

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

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

“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

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

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

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

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课标

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

分析

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因为古诗有“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诵读,

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

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化理解。

(一)已有知识经验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这首古诗旁均配有栩栩如生

的彩图助读;学生们的手边有不少学习资料,关于诗人简介、诗意注解很多

。上述种种因素,构成了教学本首古诗的潜在教学资源。教师若是要充分利

用好这些资源,在教学中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教学位置。

(二)已有生活经验:郑燮的这首诗在人教版三年级日积月累中积累过,所

以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

学情(三)已有策略经验:古诗五步学习法,孩子们已经掌握的很熟练。

分析

(四)存在的困难障碍:本诗句的创作背景需要了解,才能真正体会作者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3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