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案例一:患者张某,女,65岁,农民,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3年前
逐渐出现双手指关节、双腕关节、双足趾关节、双膝关节肿胀畸形,
伴晨僵,疼痛夜间明显,进餐和自主活动困难,由家人送入养老院照
顾。作为护理员,请评估老人后,提出主要健康教育问题(2个);
并针对问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加强健康教育。
参考答案:
主要健康教育问题:
1.舒适改变:疼痛
2.躯体活动障碍
3.自理能力下降
4.有跌倒受伤的危险
主要宣传内容:
1.疼痛的护理:卧床休息,急性期限制受累关节活动,注意防
寒保暖,遵医嘱给予抗风湿解热镇痛药治疗。
2.安全护理:置床挡防坠床,穿防滑鞋防摔倒。活动应在护理
人员帮助下进行,合理使用辅助用具,避免关节僵硬和疼痛时活动。
3.日常生活护理:协助老人进食、洗漱、如厕和沐浴等,鼓励
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护理活动。
4.功能康复护理:取合适卧位,保持关节功能位,动静结合,
运用轮椅协助老人到室外活动,指导老人适度关节活动锻炼,由小关
节、大关节功能活动到肌力训练,循序渐进。
5.心理护理:尊重老人,鼓励老人表达自我感受,减轻和消除
由于病痛给老人带来的悲哀心理。加强与老人及其子女的沟通,保持
老人情绪的稳定。
6.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向老人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
了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正确掌握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案例二:患者李某,男,70岁,农民,三年前因车祸致右锁骨骨折,
右股骨颈骨折,经住院骨折愈合,但由于长期卧床,在家未坚持康复
锻炼,出现废用综合征情况,全身多关节僵硬,以双上肢和右髋关节
为主,双手不能抬起,肌力Ⅳ级,右髋关节屈伸困难,肌肉挛缩。老
人日常生活能力差,自主活动困难,由家人送入养老院照顾。作为护
理员,请评估老人后,提出主要健康教育问题(2个);并针对问题,
制作一份手抄报,加强健康教育。。
参考答案:
主要健康教育问题:
1.躯体活动障碍
2.自理能力缺陷
3.舒适的改变
4.预感性悲哀
主要宣传内容:
1.康复锻炼指导:协助老人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防护,环境设有
无障碍设施。保持功能位,翻身注意保护患肢。功能锻炼要以恢复肢
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要围绕增强手的握力和肩关节功能进
行,下肢重点训练髋关节的活动和负重行走能力,避免足下垂发生。
2.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协助老人做好生活护理,如洗漱、进食、
大小便等。将物品放在老人易取之处,减少老人寻找东西的体力消耗。
3.疼痛的护理:为老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指导患者分散注
意力以减轻疼痛,如看电视、聊天等,避免老人因为疼痛而惧怕锻炼。
4.心理护理:尊重关心老人,鼓励老人完成部分日常功能活动,
以增强老人的自我价值感,减轻和消除老人的悲观情绪。加强老人与
子女的沟通,建立家庭的支持系统。
5.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宣传疾病治疗康复的知识,了解康复锻
炼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重要性。如出现任何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6.潜在并发症护理:注意空气流通,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注意观察下肢肤色和感知情况,加强皮肤护理和饮食护理。
案例三:老人,女,80岁,文盲,患帕金森病5年。老人现在出现
静止性震颤,多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并对此感到害怕,在家中多
次跌倒,幸无大碍,日常生活需人照顾。因子女工作繁忙,现入住养
老院。作为护理员,请评估老人后,提出主要健康教育问题(2个);
并针对问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加强健康教育。
参考答案:
主要健康教育问题:
1.躯体活动障碍
2.自理能力缺陷
3.焦虑
4.潜在并发症跌倒
主要宣传内容:
1.移动照料外出行走需有人协助照料,行走宜缓慢,迈步困难
时多鼓励老人,帮助其树立信心;必要时使用轮椅。
2.进食照料由护理员协助喂食;食物以软烂为主,食物要细嚼
慢咽,喂食速度宜慢,进食时不说话,防止误咽和饭菜洒落。
3.预防跌倒居住环境宽敞无障碍,房间、卫生间墙壁安装扶
手,地面有防滑设施;使用有床档的病床,起床时动作宜缓慢,防止
坠床;外出需有人陪伴并穿防滑鞋,裤子不宜过长。
4.心理护理鼓励老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担忧,有针对性进行
心理疏导;鼓励老人和同龄人多接触交流,尽量多参加老人院的相关
活动,减轻其思想负担;动员其子女及亲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