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40讲 光的相干性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光程与光程差.pdf

《大学物理》第40讲 光的相干性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光程与光程差.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学物理》第40讲的内容及学习要求,重点讲解了光源单色光相干光相干光获得的方法以及实验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等内容其中特别指出,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菲涅耳双棱镜实验洛埃德实验等方式可得到不同颜色和光谱,并探讨了电磁波谱与可见光的区别同时,还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波长单位,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第40讲光的相干性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光程与光程差

教学要求:

理解光源、单色光、相干光、相干光获得的方法――分波阵面法,分振幅法;杨氏双缝

实验、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了解菲涅耳双棱镜实验、菲涅耳双镜实验、洛埃德实验;光程、

光程差、等光程性、反射光的相位突变和附加光程差。

重点与难点:

重点:;杨氏双缝实验、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难点:反射光的相位突变和附加光程差。

14.1光源光的相干性

14.1.1光源

1光源的发光机理

凡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常用的光源有两类:普通光源和激光光源。普通光源有热

光源(由热能激发,如白炽灯、碳火、太阳等)、冷光源(由化学能、电能或光能激发,如

萤火、磷火、日光灯等)。各种光源的激发方式不同,辐射机理也不同。在热光源中,大量

分子和原子在热能的激发下处于高能量的激发态,当它从激发态返回到低能量状态时,就把

多余的能量以光波的形式辐射出来,这便是热光源的发光。这些分子或原子,间歇地向外发

-8

光,发光时间极短,仅持续时间约为10s,因而它们发出的光波是在时间上很短、在空间

中为有限长的一串串波列,如图14-1所示。由于各个分子或原子的发光参差不齐,彼此完

全独立,互不相关,因而在同一时刻,各个分子或原子发出波列的频率、振动方向和相位都

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分子或原子,在不同时刻所发出的波列的频率、振动方向和相位也不

尽相同。作为光学的光源是热光源。

图14-1普通光源的各原子或分子所发出的光

波是持续时间约为10-8s的波列,彼此完全独立

1

2光的颜色和光谱

光属于电磁波,简称光波。光波在整个电磁波中只占很窄的波段,能为人类的眼睛所感受的

可见光在真空中的波长是在77之间,对应的频率范围是

410m~7.610m

1414。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给人以不同颜色的感觉,波长与颜色的对应关

7.510Hz~3.910Hz

系如表一所示。

在电磁波谱中与可见光段衔接的短表一光的颜色与频率、波长对照表

波一侧是紫外线(79),

410m~510m

长波一侧是(74),一

7.610m~10m光色波长范围(Å)频率范围(Hz)

般讨论的光波是指从紫外到红外波段的

1414

红7600~62203.9×10~4.7×10

电磁波。

1414

在光学中常用的波长单位是米()、橙6220~59704.7×10~5.0×10

m

o

1414

微米()、纳米()、埃(),黄5970~57705.0×10~5.5×10

μmnmA

它们的换算关系如下: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