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案
授课时间
2018年月日星期第节课
章节名称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认同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进一步认识到阶级剥削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认清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侵蚀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信仰,提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认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本质,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虚伪性有清醒的判断,对抽象的普世价值能够进行辩证的评价,提高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劳动价值论的本质及科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3.雇佣劳动与资本主义的本质
4.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
5.经济危机的表现及本质
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本质
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教学难点
1.劳动价值论的本质及科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2.为什么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商品
3.剩余价值理论及面对的挑战
教学方法
问题启发、问题导向和问题探究相结合
课程资源准备
教材、多媒体、PPT
主要内容、逻辑结构与教学建议
本章的内容包括劳动价值论、劳动力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成本价格论、资本积累或再生产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这些理论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我们可以通过三条方法论主线,建构本章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一条主线是用科学的因果分析法,确定必然性关系在揭示事物本质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通过梳理必要条件,揭示充分条件,剥开重重迷雾,发现并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必然性,使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建立在科学的必然性基础之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历史事实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条件,其必要条件是商品经济的存在及发展,而充分件是资本原始积累和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2)揭示了商品交换之所以能交换的原因,其必要条件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充分条件是商品的价值。也就是说劳动价值论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与生产条件相关的具体劳动,而充分条件是社会劳动时间,即由社会关系决定的抽象劳动的还原。
(3)揭示了是资本主义生产本质是生产剩余价值,是其绝对规律,其必要条件是物质生产过程,而充分条件是价值增殖。
(4)剩余价值的实现的必要条件是流通环节,而充分条件是劳动力商品化,揭示了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离不开流通。
(5)剩余价值分配的必要条件是剩余价值,而分配的充分条件却是平均利润率。
(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必要条件是资本积累,但其充分条件是实物补偿与价值补偿得以实现。
(7)经济危机的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实体经济领域的生产的供过于求,但充分条件却是虚拟经济领域即信用,金融、信贷危机。
结论:如果把必要条件当成本质性的因果关系,或者停留在必要条件这一因素没有进一步分析,是所有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共同的特点。离开充分条件分析和证明,把必要性等同于必然性,就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性。只有深入到充分条件这一必然性的因果关系,才能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本质的、客观必然性联系提示出来,形成科学性的规律性的认识。通过这种分析,让学生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学会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去界定事物的性质。
第二条方法论的主线是以矛盾分析法为基本方法,通过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等辩证环节,贯穿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本章宏观逻辑构架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贯穿本章的宏观逻辑构架。第一节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第二节具体从生产、流通,分配、交换四个环节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概括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第三节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上层建筑,权力制衡、军事扩张,文化渗透等特点。
本章的微观逻辑构架是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作为整个矛盾分析法的基础。矛盾分析法就是抓住和把握事物的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揭示事物产生、变化及灭亡的原因。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发展,是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其根源于社会分工。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是这对矛盾的微观具体体现。在价值形式的发展中又“外化”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又通过劳动力商品这个环节,形成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这一矛盾又通过资本积累在宏观上,使社会生产实现两大部类之间造成脱节,造成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形成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也就是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矛盾转化成私人对整个社会劳动的无偿占有,这个矛盾过程又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体现。
第三条线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