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受体阻滞剂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所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探讨.doc

h1受体阻滞剂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所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

h1受体阻滞剂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所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探讨

H1受体阻滞剂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所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探讨【摘要】目的:

观察H1受体阻滞剂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所致的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

方法:

总结本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60例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改善通气,平喘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H1受体阻滞剂(非那根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在应用H1受体阻滞剂后呼吸频率、心率、SpO2、动脉血气分析、DLCO%pre(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患者自我喘息症状缓解程度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1受体阻滞剂能缓解呼吸衰竭所引起的症状,减少氧耗,改善血气水平。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呼吸衰竭;H1受体拮抗剂;非那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的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1]。

由于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至发现到医院治疗时以多有肺部不可能改变,常常合并因换气障碍为主的呼吸衰竭。

此病病死率较高,因此早期发现、确诊、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意义十分重要。

H1受体阻滞剂是一类能竞争性拮抗组胺与特异性H1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的药物,从1937年第1个抗组胺药物开发至今,已有约50余种药物在临床上使用。

第1代H1受体阻滞剂包括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等,受体特异性差,中枢神经活动性较强,可引致明显的镇静和抗胆碱作用,所以被称为镇静性抗组胺药物。

第2代抗组胺药包括特非那根、阿司咪唑、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作用,中枢反应较少,故称为非镇静抗组胺药物。

经过近几年的临床试验和药理学研究发现,H1受体阻滞剂除具有上述作用外,还表现出较强的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

本文通过应用非那根对患者进行干预,通过症状、血气和呼吸功能观察,从而探讨H1受体阻滞剂在肺间质纤维化所致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因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所有患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符合2004年呼吸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双肺有吸气性Velcro杂音,病程3个月,支气管肺泡灌液或支气管火箭等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疾病,胸部HRCT检查显示有微量的磨玻璃影,晚期有蜂窝肺,双肺发生网状病变,肺部有气体交换障碍或通气功能障碍。

血气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合并呼吸衰竭,PaO26.77kPa(50mmHg)。

60例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52~84岁,平均(657.84)岁,病程3~18年,平均(95.27)年。

排除标准:

(1)意识障碍不合作;(2)无力排痰或气道内大量分泌物需气管插管吸引者。

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4.005.32)岁,病程(8.006.02)年。

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6.006.72)岁,病程(9.003.12)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1.2.1选择试验对象两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改善通气、平喘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抗H1受体阻滞剂。

1.2.2干预处理观察组使用非那根片12.5mg,口服,2次/d,观察2周。

1.2.3观察试验数据记录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治疗后1周呼吸频率、心率、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在预测值百分比(DLCO%pre)、自我喘息症状程度变化(采取1~12分制衡量喘息缓

文档评论(0)

183****9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