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车身结构四点优化提高低速电动车正面碰撞安全性.pdfVIP

做好车身结构四点优化提高低速电动车正面碰撞安全性.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做好车身结构四点优化提高低速电动车正面碰撞安全性

本期则着眼于四轮低速电动车的碰撞安全问题,报告从常见的微

型电动汽车的尺寸和布置特点出发,对正面碰撞中车身重要部件变形

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寻找碰撞过程中车身结构的薄弱点,针对碰撞测

试中结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旨在为相关企

业不断增强车辆安全性的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电动汽车正面碰撞试验如下图一所示。GB11551-2003(乘用车正

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对壁障的尺寸和安置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宽度不小

于3m,高度不小于1.5m,壁障前表面应铅垂,其法线应与车辆直线行驶

方向成0°夹角,如果有必要,须使用定位装置将壁障固定在地面以限

制其移动。

一、着眼于安全角度的车身结构区域划分及设计要求

在车辆的碰撞过程中,整个车身结构从安全角度可划分为三个部

分,即前撞吸能部分、乘员舱部分和后撞吸能部分。各部分的设计要

求不尽相同,具体要求如下:

(1)乘员舱部分必须尽可能的保持完整,以保证车内乘员有足够的

生存空间;

(2)碰撞吸能部分要尽可能多地吸收碰撞能量,以降低加速度和碰

撞力至合理范围内;

(3)车身前部吸能构件,在碰撞中产生变形应逐级发生,并使其具

有合理的失效模式和压塌顺序,如下图2所示。

二、车辆正面碰撞载荷的传递路径设计与优化

汽车前舱在正面碰撞时的主要承载路径有以下三条,如下图3所

示:

a.上前纵梁—A柱—车顶梁;

b.前端吸能梁(盒)—纵梁—纵梁延伸梁;

c.副车架—纵梁地板延伸—中央通道、门槛梁。

常见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电池布置,会使得车辆整体重心位置

相对燃油车偏下,如图4所示:

针对电动汽车的布置特点,提出的载荷路径传递建议有以下两点:

(1)载荷承载结构布置下移:载荷传递路径的设计思想是通过独特

的结构设计来实现对碰撞能量的良好吸收和分散,其主要依据是载荷

传递路径的加权高度与整车重心高度相当。当电动汽车因携带动力电

池而使重心下移时,其承载结构的布置也需要相应地下移,如图5所

示:

(2)增加载荷传递路径:不同于燃油车的机械传递,电动汽车采用

柔性的电线传递能量,使得其空间布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也为增加

载荷路径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增加载荷传递路径,可以使整个车身

结构参与到碰撞吸能中,有利于碰撞能量的迅速吸收和发散,提高承

载效率。

三、前舱吸能结构的变形与吸能分析及改善措施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车身前部结构的变形形式和能量吸收情

况对驾驶员所受的冲击和变形影响很大。在不同的车型当中,虽然主

要吸能构件的几何形状、所受约束等情况不尽相同,但普遍地利用薄

壁梁作为主要吸能构件,通过薄壁梁的塑性变形来耗散大量的碰撞能

量。

如图6的有限元仿真模型所示,在整个碰撞过程中,防撞梁、前

围和前底板发生了严重的变形,而两侧纵梁没有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和位移。这说明有大部分碰撞产生的撞击力经纵梁传递到了前围和前

底板上。

A:底板;B:前围;C:防撞梁;D:前纵梁(左);E:前纵梁(右)

从图6中可以看出,前围和前底板局部发生了明显的塑性变形。

而碰撞中,前围板膝盖部位的侵入量大,则有可能影响到乘客腿部的

安全。

针对这两处薄弱结构,提出以下优化措施:

(1)在前地板纵梁前段板及纵梁后端加上两处诱导槽以期在碰撞时

间内发生变形吸收更多能量来降低整车的最大加速度。纵梁的变形形

式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弯曲变形和压溃变形。从能量吸收角度来看,

压溃变形要远远好于弯曲变形,它具有更高的能量吸收效率。在车身

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确保纵梁前部出现压溃变形,如因纵梁的结构

形式无法全部压溃,也要避免出现大的弯曲变形,以获得较高的能量

吸收效率。

(2)针对前围板侵入量过大的情况,可以从钣金件的厚度与材料方

面入手,以减小前围板的侵入量。材料不变,增加前围板的厚度;或

者厚度不变,将前围板材料更改为屈服强度与弹性模更大些的新材料。

材料的屈服极限大,意味着该材料可以抵抗更大的应力。

四、电动汽车地板结构特点及优化载荷传递的改进方式

当动力电池安装在地板下方时,为保证一定的离地间隙,电动汽

车的坐椅横梁区域与前地板在Z

文档评论(0)

zhaolubin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