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备课素材.doc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备课素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页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eq\x(教学建议)

1.教师叙述前四次反“围剿”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关于李德等人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的内容,分析反“围剿”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图说长征:每个小组抽取长征红色旅游的图景,写出解说词,并在小组内解说。

3.图走长征:学生分小组,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重走长征路,标清长征途经的重要地点,据图讲解长征途中历经的每一件大事。

4.记者报道:采用记者报道的形式,介绍遵义会议的情况。

eq\x(教学方法)

1.在学习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方法。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2.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3.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赏析毛泽东在长征期间写的诗词,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文学作品,欣赏、学唱《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观看反映长征的电影、电视剧、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诗歌导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朗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由此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展示上面图片,这是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指出长征是党的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页,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有一位美国记者说:“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今天,就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去感受革命的艰难曲折。

eq\x(对点链接)

知识点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教材P81)

李德与长征

李德是红军长征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名字。他作为一名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不仅同中国红军一起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更是这一历史壮举的重要决策人和初期的主要指挥者。正是由于他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并在长征初期付出惨重代价。

李德来到苏区,虽然怀着帮助中国人民完成解放事业的良好愿望,但是他错误的干预、指挥却给中国共产党造成了重大损失。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将红军的军事指挥大权交给李德。这个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3年却只有街垒巷战经验的顾问,不问中国国情、不顾战争实际情况,仅凭教材上的条条框框,坐在房子里按地图指挥战斗,结果导致反“围剿”作战连连失利,致使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踏上了悲壮的长征路程。

长征初期,李德是负责军事指挥的“三人团”成员之一,他的军事指挥错误再次充分暴露。他一方面强调保密,对战略转移没有进行应有的政治动员;一方面在退却中消极避战,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损失惨重。

1935年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深刻地分析并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李德神情沮丧,拒不接受批评。遵义会议后不久,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从而正式结束了李德、博古对红军的军事指挥。

知识点二过雪山草地(教材P83)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要夺取的泸定桥。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阻拦红军北上,把红军消灭在桥头上。红军首长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120千米。敌人两个旅的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援兵前面赶到泸定桥,是红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又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1935年5月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面。

泸定桥一共有13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

红四团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22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知识点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教材P83)

坐筐过

文档评论(0)

189****4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