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汉书》所记载的江南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以渔业为主2材料中“八姓入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北方战乱频仍,中原大族往往举族南迁,使得东南地区成为北方的重要物资输入地此外,随着北方汉族人的逐渐融入,中原汉族人开始学习并使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具,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外来先进因素,例如粮食作物冶铁技术等因此,“八姓入闽”成为了北方汉人迁移到东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使用导航

新情境命题练:T1-11(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

重难探究专练:T1-17(建议用时:20-25分钟)单元测试或课下练习使用(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删减)

【新素养·史料实证】1.东晋初年,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显著),(王)敦与从弟(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说明了(?)

A.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 B.东晋偏安江南导致政体混乱

C.东晋皇权被相权左右 D.东晋政权得到了贵族的支持

【跨学科·语文】2.《晋书》里说:“(东晋时期)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这体现了东晋时期(?)

A.外戚宦官势力强大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门阀士族势力强大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新素养·历史解释】3.王导曾上书说:“教化万民的根本……在于兴办学校。学校兴办起来了,人们才得以明晓五教之礼。”司马睿览奏后,听从了王导的建议。材料反映了(?)

A.王导主张健全法治 B.东晋王朝重视发展教育

C.东晋豪门势力衰落 D.司马睿善于向平民纳谏

【新情境·漫画与历史】4.下图这一现象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特征(?)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新情境·史料与历史】5.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势力强盛,王导把持政治,王敦致力于军事。司马睿举行登基大典时,还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说明()

A.王导、王敦兄弟才能杰出 B.司马睿善于用人

C.世家大族影响朝政 D.东晋政权稳定

【新情境·图示与历史】6.如图是东汉以后政权更替示意图,对该图的解释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东汉和西晋是全国统一王朝 B.西晋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

C.西晋与东晋曾呈现南北对峙 D.东晋时北方和西南政权很多

【新素养·时空观念】7.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权更迭频繁 C.社会相对稳定 D.经济发展快速

【新素养·史料实证】8.魏晋时期,我国南方地区垦田面积日益增多,耕作技术改进;手工业技术显著进步;造船业兴旺,能制造载重2万斛(约2000吨)的大船;商业和城市繁荣,南朝萧梁时建康(今江苏南京)拥有140余万人口,城内外的贸易市场10多个,来往船只成千上万。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 B.商品经济的兴盛发展

C.繁荣开放的海外贸易 D.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跨学科·数学】9.下图所示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B.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江南地区社会秩序安定 D.农作物新品种大量引进

【新情境·图表与历史】10.下列表格材料反映该时期()

东晋南朝时期汉水流域移民来源

今省份

河南

陕西

四川

山西

安徽

甘肃

河北

山东

合计

侨县数

17

34

18

2

5

7

8

1

92

所占比重(%)

18.47

36.95

19.57

2.17

5.43

7.61

8.69

1.09

100

A.南方经济落后 B.北方经济凋敝 C.北方人口南迁 D.南方社会稳定

【综合素养检测】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俄,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西晋永嘉年间(307—313),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史载著名者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沿海扩散。“八姓入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

材料三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他们不但为常武地区增加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北方的小麦南朝时在江南大量种植,一年稻麦两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常武地区经济的发展。

——《常州历史》

(1)据材料一,《汉书》所记载的江南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中“八姓入闽”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晋末年常武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3)比较材料一、三,概括古代中国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的变化。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1.下图为我国历史上某一政权形势图,对这一政权描述正确的是(?)

A.王室衰微,诸位争霸 B.休养生息,巩固一统

C.短暂统一,民族内迁 D.“王与马,共天下”

2.)唐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把江南

文档评论(0)

快乐美好每一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