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每周一测(含解析).docxVIP

第五周——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每周一测(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周

1.宋太祖时期,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设立参知政事,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地位与宰相相同;财政大权从宰相职权中分离出来,由“三司”掌管,三司使的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宋太祖的这些举措()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建立 B.有利于皇帝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C.导致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分散 D.加强了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作用

2.宋代地方管理上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等设置原则,一“路”之下同时存在四个平行的管理机构,它们之间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这一建制()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理念 D.为地方割据埋下隐患

3.北宋时,苏轼在徐州担任知州时,发现其治下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常为盗贼所窥。”他感叹道:“兵卫寡弱,有同儿戏。使剧贼致死者十余人,白昼入市,则守者皆弃而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宋代()

A.重文轻武社会风气 B.政治权力结构性弊端

C.周边民族政权并立 D.城市经济的发展繁荣

4.北宋初年设立的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该官职名称及设置目的分别是()

A.通判:加强中央集权 B.知州:增加地方财政开支

C.知县:减轻地方军费 D.宰相: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5.宋代青苗法推行后,有大臣指出:“青苗之法,内有大臣力主,势在必行;外有专差之官,唯以散钱数多为职办。州县官吏往往变抑勒而为情愿者,盖事势不得不惧,而人情不得不从。”王安石则对“抑配”之事不以为意,认为“无问其欲否,慨与之也”。由此可推知,青苗法的推行()

A.增强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的有效控制 B.加剧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

C.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偏差 D.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6.王安石担任地方知县时,曾采取“贷谷与民,立息以偿”的办法,以解决青黄不接时农民缺粮问题,效果较好。但青苗法颁行天下后,逐渐蜕变为政府敛财手段,实际执行中自愿原则遭到破坏,饱受朝堂争议。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A.造成农业生产混乱不堪 B.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分裂

C.无法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 D.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7.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此后不久,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治通鉴》的机会,盛赞“萧规曹随”,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这表明朝廷()

A.推崇儒家治国理念 B.强化权力的制衡

C.对改革未形成共识 D.重视前朝的经验

8.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

A.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 B.金朝财政负担沉重

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9.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西北士大夫遭靖康之难,多挈家寓武陵……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又据庄绰的《鸡肋篇》载:“建炎之后,江浙湖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南方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社会环境影响人口分布

10.?辽史百官志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采取“一国两制”主要是因为()

A.契丹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B.契丹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

C.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11.元在西藏设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又将前、后藏分为十三个万户,万户以下各级官员多由当地僧俗首领担任。中央政府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征收赋税,屯戍军队。这说明西藏地区在元朝正式成为()

A.诸多行省机构中的一员 B.西藏办事大臣的辖区

C.中央管辖的地方行政区 D.羁縻制度下的新力量

12.当蒙古、色目的胜利者在江南歇下马时,纷纷“舍弓马而习诗书”,如戍守建昌(今江西永修)的抄儿赤家庭,本是武将出身,到第三代时“从郡人李宗哲进士业,而有声誉”,从此弃武从文,诗礼传家。这反映了,元代()

A.民族间的嫌隙逐渐消除 B.蒙古族的汉化进程完成

C.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 D.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赵宋王朝的“祖宗之法”,说得浅白一些,就是“一切按祖宗的既定方针办”,而这一方针主要是宋太祖、宋太宗的创法立制。从根本上讲,它是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的社会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