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九)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九)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九)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是汉字“王”由甲骨文演变为隶书的发展过程,导致该字写法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王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C.诸侯征战挑战王权 D.频繁使用导致文字趋简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王”字由象形文字的图案到笔画清晰工整、书写简便,说明汉字经历了由繁到简的演变,D项正确;秦朝建立了大一统的局面,统一文字为小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王的政治地位提高对文字演变的影响,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及兼并战争体现了挑战王权的特征,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秦统一六国后倡导“皆为郡县”的大一统政治文化,对“六国后”采取迁徙、降其身份、转化利用等高压政策;汉初统治者则继续实行秦代迁徙六国贵族的政策,并辅之以“因俗”治理,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汉政权全面继承秦朝的国家治理政策

B.战国区域政治文化的延续影响国家治理

C.社会舆论上对六国的同情影响行政决策

D.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共同影响政治判断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秦汉这一处理方式是秦汉之际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对战国时期六国各自形成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的削弱。秦汉统一的中央集权建立后,统治者倡导“皆为郡县”的大一统政治文化,但战国以来列国分立的区域政治文化威胁了“大一统”的政治文化,所以遭到打压,B项正确;全面继承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舆论,排除C项;材料中的政治决策主要是基于维护统治,加强集权的需要,不能得出受到何种思想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3.南朝吴均在《饼说》中指出制作高水平的饼所需要的条件是“安定噎鸩之麦,洛阳董德之磨,河东长若之葱……洞庭负霜之橘,仇池连蒂之椒,调以济北之盐,剉以新丰之鸡”。这反映出()

A.经济作物种植业的发展 B.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

C.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 D.诗文创作题材的更新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南朝人所提及的制作饼的材料,有北方的安定(在今甘肃)、洛阳、河东(今山西、山东)仇池(在今甘肃)、济北(在今山东、河北)、新丰(在今陕西),南方的洞庭(今湖南、湖北)。所以反映出南朝人对北方特产的熟悉同时南北方饮食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没有特别强调经济作物种植,排除A项;材料完全没有提及城市的经济功能,排除C项;只能看出这一诗文创作的题材与生活有关,不能得出创新与否,排除D项。故选B项。

4.土贡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政府向中央和统治者进献土特产或珍宝等财物的制度。唐代早期法律严格明文规定土贡征收数量、种类、时间及运输、库存、支用;但是到了后期,地方官员间馈赠礼物中却出现许多当地土贡物产,土贡流动距离近至同一州、同一道,远至跨州连郡。土贡现象的变化表明()

A.土贡主导区域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B.土贡为地方割据奠定了经济基础

C.变化表明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 D.变化说明政府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土贡原指从地方流向中央,但唐后期土贡经由地方官员之手以礼物馈赠的形式在地方间频繁流动,说明安史之乱后,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比信息,无法得出土贡主导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排除A项;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藩镇割据奠定经济基础,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与政府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王夫之认为,行是知的来源,行是知的目的,行是知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知正确与否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王夫之的知行观()

A.继承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B.践行了汉代儒学的伦理纲常

C.借鉴了先秦儒学的经世思想 D.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时空是明末清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主张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做学问应面向社会,注重行,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检验真知,体现出经世致用的思想;根据所学,先秦时期的孔子、孟子等儒学代表致力于如何治理国家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体现出经世的特点,C项正确;题干表述说明王夫之发展了王阳明的思想,并非只是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