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立
人
一
·煤矿掘进基本概念与分类
·煤矿掘进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巷道支护与顶板管理要求
·瓦斯防治与通风系统优化策略·粉尘治理与职业健康保护措施·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与操作规程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演练组织实施
目录
01煤矿掘进基本概念与分类
掘进工作定义及目的
定义
掘进是指在煤矿等地下矿藏中,通过
破碎或切割岩(煤)体,形成巷道空
间,以满足采矿、通风、运输等生产
需要的工作过程。
目的
掘进的主要目的是开辟和维护煤矿井
下巷道,确保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
采,同时为井下作业人员和设备提供
必要的通行和工作空间。
o0
通过钻孔、装药、爆破等
工序破碎岩石,形成巷道空间。适用于硬岩巷道掘进。
采用掘进机、装载机等机
械设备进行连续或间断式掘进。适用于软岩、煤及
半煤岩巷道掘进。
利用高压水射流破碎岩石,
形成巷道空间。适用于部
分软岩和煤巷掘进。
掘进方法与技术分类
●
o
03
包括装载机、铲运机等,
用于将破碎的岩石装入运输设备。
包括矿车、皮带输送机
等,用于将破碎的岩石
运出巷道。
集切割、装载、运输、行走、
喷雾灭尘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机械化掘进设备。
包括煤电钻、凤钻、气动钻
等,用于在岩石上钻孔,为爆破提供装药空间。
掘进设备简介
破岩作业
根据岩石性质选择合适的破岩方法,如钻爆法、机械掘进或水力掘进等。
辅助作业
包括通风、排水、照明、通讯等,为掘进作业提供必要的辅助条件。
支护作业
对掘进后的巷道进行及时支护,确保巷道稳定和安全。
装运作业
将破碎的岩石装入运输设备,并运出巷道。
准备工作
包括巷道断面设计、支护方式选择、设备选型与配套等。
掘进工艺流程
金
02煤矿掘进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水害威胁
掘进过程中可能揭露含水层或
老空水,导致透水事故,威胁人员安全。
瓦斯突出
掘进工作面是瓦斯突出的高发区域,瓦斯浓度过高或突出可
能导致爆炸、室息等危险。
机械设备故障
掘进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长时间运转,可能出现故障或误
操作,引发安全事故。
地质构造复杂
掘进过程中可能遇到断层、褶皱、陷落柱等地质构造,易导
致冒顶、片帮等事故。
掘进过程中主要安全风险
●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在掘进前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预先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故障树分析法
通过分析掘进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机械设备故障及其原因,识
别安全风险。
现场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掘进工作面的环境、设备、人员操作等,发现
潜在的安全风险。
安全检查表法
根据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掘进
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指标,识别潜在风险。
o风险识别方法及技巧
o
o
O
O
o
SAFETYCHECKLISI
●
根据国家安全法规、行业标准及
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掘进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包括风险等级划分、评估指标体系等。
确定评估对象→识别安全风险→
分析风险等级→制定防范措施→
实施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评估流程与标准
评估流程
评估标准
地质构造预防措施
水害防治措施
机械设备安全措施
瓦斯防治措施
加强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加强瓦斯监测和通风管理,确保瓦斯浓度
符合安全规定,采取瓦斯抽采、注浆等措施防治瓦斯突出。
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的原则,加强探放水工作,确保掘进安全。
加强地质预测预报,及时掌握掘进前方的
地质构造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预防措施制定与实施
03巷道支护与顶板管理要求
根据巷道用途和围岩性质选择支护方式
针对煤巷、岩巷等不同用途的巷道,以及松软、破碎、坚硬等不同性质的围岩,应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如锚杆支护、锚网支护、钢架支护等。
支护方式应满足安全、经济、合理的要求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综合考虑支护成本、施工难度等因素,选择经济、合理的支护方
式。
遵循动态信息设计法原则
根据巷道掘进过程中揭露的围岩地质条件变化,及时调整支护设计,确保支护方式与围岩条件相适应。
●
o巷道支护方式选择原则
●●
支护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支护材料如锚杆、锚索、钢带、钢架等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
定性,能够承受围岩压力和变形,保持巷道稳定。
支护材料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支护材料的直径、长度、间距等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支
护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
支护材料在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设
计要求,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o支护材料性能及规格要求
建立完善的顶板监测制度
应定期对巷道顶板进行监测,包括顶板离层、变形、裂缝等情况的观察和记录,及时掌握顶板变化情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