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掀起你的盖头来
浅析南宋墓葬出土的陶瓷覆面女俑
?
?
?
?
?
??
?
?
?
1975年在鄱阳磨刀石公社殷家大队一座南宋墓葬中,[来自WWW.]出土了21件瓷俑,这批瓷俑素胎无釉,胎质洁白,除两件女俑外,余皆为男俑。其中一件女俑“头戴遮面幞头,身着宽袖袍,腰束丝带,脚穿尖靴”,特别引人注目,甚为罕见(图1)。为何要用块布将头脸遮蔽?这还得从中国古代妇女[来自wwW.lW5u.coM]生活说起。
自进入宗法社会后,中国古代3000年的妇女生活,就被宗法组织排挤到社会以外,妇女被歧视被轻贱的命运就逃脱不了。汉代以后,妇女的社会地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西汉刘向作《列女传》,东汉班昭作《女诫》,这两部著作成了后世讨论女子问题的范本,也是后世裁定妇女生活的标准。从此,压抑女子的思想系统地阐述起来,就像铁锁一般,牢牢地套在了古代妇女的脖子上。至唐代,另一部很重要的女教书是宋若莘著、宋若昭作解的《女论语》,较之班昭的《女诫》详尽切实得多,如立身章道:“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立身端正,方可为人。”作者在这里明明白白地主张女子应当藏藏掩掩的态度。
“出必掩面”,这种用于障蔽其面的巾帕,便是所谓的“面衣”。面衣的使用,是随着礼教的深化,出现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等伦理道德观念的产物。它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
汉魏时期的文献中就有面衣的记载。成帝朝宫女赵飞燕被立为皇后时,她的妹妹曾送去一批贺礼,其中就有“金华紫罗面衣”。金华即金花,可见当时的面衣,制作还颇为讲究。魏晋南北朝妇女的面衣,通常用较为轻薄的罗縠制成,使用时将整个脸面全部盖住,为了不被人看清脸面,而自己又能透过这层罗縠看到外面,当时的面衣多采用黑色。晋人《搜神记》中即记有年轻妇女“皂縠幪首”的情况。
隋唐妇女外出,也有蔽面之举。所用巾帕较汉魏时大,不仅可以遮住脸面,还可以障蔽身体。因为不限于“蔽面”,所以不再称面衣,而称“幂”。幂本来是西域人民的一种服饰,在西域的一些地区不分男女均可用之,通常用于出行,其目的是为了遮挡路上扬起的尘埃。《晋书·吐谷浑传》则记当地“其男子通服长裙,帽或戴幂”。北朝以后,这种幂传到中原,也为汉族人民所接受,仍用作骑马出行之服,不过专用于妇女,男子很少使用。汉族妇女身披幂,除了御挡风尘之外,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蔽面,以防路人窥见脸面。《旧唐书·舆服志》记:“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着幂。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说的正是这种情况。
戴幂的妇女形象,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唐人绘画《树下人物图》中有所反映(图2,新疆吐鲁番出土)。图中的一个妇女,左手高举,正在脱卸蒙在头上的面幕。这种面幕用黑色布帛制成,长度大约至胸际,左右两边各缀一根飘带,飘带下垂至腰间。在脸面部位,还开有一个圆形小孔,正好露出人的眼鼻(和不欲路人窥视不尽相符),其余部分则被全部遮蔽。
在汉族妇女刚刚接受西域传来的幂时,外出蔽面还用帷帽。这种帷帽以藤蔑编成,造型和斗笠相似,在帽檐四周,则缀有一圈纱网,妇女戴它出行在外,也可起到障蔽作用。初唐早期,由于幂的时兴,戴帷帽者一度减少,但是到了唐高宗时,帷帽又重新兴起,并逐渐取代了幂。与幂相比,帷帽有着不少优点,第一是戴卸方便,不像幂那样从头一直蒙覆到胸前;第二是外表比较美观;第三是缀在帽檐上的网纱可随时撩起,以便将脸面“浅露”在外,所以深受广大妇女的喜爱。到了武则天时代,不论是宫女还是民妇,骑马外出都用帷帽,幂之制湮没不彰。正如《旧唐书·舆服志》所记:“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施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帷帽大行,幂渐息。中宗即位,宫禁宽弛,公私妇人,无复幂之制。”戴帷帽的妇女形象,从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骑马泥俑(图3)和陕西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的彩绘骑马俑可知(图4)。
汉唐时,妇女戴面衣、幂或帷帽的主要功用还是在于遮挡风沙,当然也用于蔽面,多用于骑马出行。到了宋代,面衣的功用几乎完全用于遮蔽面容了。
宋代面衣也称“盖头”。盖头与汉代的面衣的区别在于盖头无带,面衣有带,《事物纪原》卷三《帷帽》称“面衣前后全用紫罗为幅下垂,杂他色为四带,垂于背”,《清波别志》卷中称:“妇女步通衢,以方幅紫罗障蔽半身,俗谓之盖头,盖唐帷帽之制也。”其制繁简不一,简单的只是一块大幅方巾,用时将头全部盖住;也有将布帛裁成条状,由前搭后,只蒙蔽脸面及胪后,耳鬓部分则显露在外。上述江西鄱阳宋墓出土女俑即是戴这种盖头。稍微复杂一些的盖头则被做成巾兜之状,用时套在头上,巾兜的前面可以开合,根据需要,或者撩开,或
文档评论(0)